首发于老物件儿
望郡吉安·新干商代大墓之乐器(四)

望郡吉安·新干商代大墓之乐器(四)

去了一趟西安,把望郡吉安展系列文章给耽搁了一段时间。还好展期时间够长,继续写。

首都博物馆
时间:2019年3月2日—6月23日
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展厅:三层D展厅
费用:免费

青铜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张光直先生在著作《中国青铜时代》写道:“我们所谓中国青铜时代,是指青铜器在考古记录中有显著的重要性的时期而言的。辨识那显著的重要性的根据,是我们所发现器物的种类和数量,使我们对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有中心地位这件事实,不容置疑。

商代青铜文化风格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技术上,南、北方水平也是伯仲之间。江西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瑞昌商周矿冶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开采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古铜矿遗址。出土的成套采矿工具,如辘轳、铜斧、铜凿、木铲等,以及一系列采矿遗迹都表明在商代江西这个地方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采矿技术,江西青铜文明有着自已独立的发展序列。

这一期介绍乐器: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乐器并不多,一共二种:镈1件,铙3件。



立鸟牛角兽面纹青铜镈
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青铜镈镈体立面呈梯形,截面椭圆。舞部饰类蝉纹的阴线卷头纹,横向两端各伏一立体造型的鸟(一佚)。

镈身两面饰相同的三叠花纹:以阴线条的云雷纹为衬地;上饰浮雕牛角兽面纹,双牛角各自向上内卷,成一大圆圈,圈内饰一周燕尾纹,中间饰变体火纹。牛角兽“臣字目”,宽鼻,斜尖耳,左右两个突出的螺旋纹圈,之上阴刻雷纹。

镈身每面四周环饰燕尾纹,两栾各铸勾戟状高扉棱八个。



镈是大型的单个打击乐器。《说文解字》曰:“镈,大钟,淳于之属,所以应钟磬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仪礼·大射礼》记载:“其南镈。” 郑玄注:镈如钟而大,奏乐,以鼓镈为节。有专家认为,镈是从中原地区的铜铃(铜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发展而来。大概在商早期,中原地区的铜铃传至长江以南,后来当地尺寸不断增大,失去舌而变成了用捶打击的镈。

此件青铜镈是目前已知此类器物时代最早的考古发现,它的出现为确立镈起源于南方的说法提供了有力依据。



青铜镈的平舞两端各伏一立体造型的鸟(一佚)。鸟冠残缺,圆首,凸目,尖喙闭合成,长颈,敛翅,短尾,身饰云雷纹和燕尾纹。最早的鸟纹发现于新石器时期,在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器物上都有出现,或是体态逼真,或是高度符号化。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商人代替夏后氏,建立了商朝。《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有专家根据文献记载认为商朝先民以玄鸟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可从出土的商代的青铜器来看,殷墟文化一期墓葬里末见鸟纹,最早出现于殷墟二期。并且很少有把鸟作为主要纹饰,常常布置在次要的陪衬地位。反而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上鸟纹(凤纹)大量出现,变得更加重要,甚至被称为凤纹时代。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氏祖诞生的神话传说,对动物的态度极为密切、尊敬、畏惧,但并非都发展成图腾制度,而图腾制度的存在从目前出土考古发现来看也并非可靠。商人与玄鸟的关系虽然文献上有所记载,但从考古学上并末证实。社科院文学所的施爱东先生认为:“文献记载也好,图像表达也好,出现动植物,以及动物神、植物神,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与所谓的图腾主义可能毫无关系。可是图腾学者们只要从中看见一点动植物的影子,马上就将之断为圈腾,以至于无时无处不图腾,这实在有点让人啼笑皆非。

这件青铜镈上的鸟纹从形象上看不是鹰、鸮(猫头鹰)、凤、玄鸟(燕子)、鸷鸟等,推断为鸾鸟。鸾是一种鸣声优美的神鸟,《说文解字》记载:“鸾,亦神灵之精也,赤色,五采,鸡形。鸣中五音,颂声作则至。”明人张岱《夜航船》曰:“鸾,瑞鸟也。张华注曰:鸾者,凤凰之亚,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其音如铃。” 可见,纹饰和用途相应。



图片来源《新干商代大墓》

从考古报告上得知出土时青铜镈的一面中央破损一块,但残片犹在,疑为砸击所致。修复后,发音浑厚、响亮。



六边形腔青铜铙
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青铜铙器壁两栾部往后折,使腔横断面呈六边形。无旋,长甬,中空与腹通,隧部扣击处一方加厚凸起,于内侧加厚一周,并有二道凸弦纹。

两侧各为一长方形的纹样区,区中以流畅的阳线卷云纹构成简体兽面纹,长方形的巨大凸目,隙间饰连珠纹,并以其框边。隧部凸起处,为阴刻卷云纹,亦作类似兽面的对称状,线条随意自如。栾部折边处饰阴线斜角云纹带,舞部为疏朗简单的阴线卷云纹。



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打击乐器之一,并且是显赫的礼仪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有圆柱形中空的短柄可插木把,使用时执把,铙口朝上,用槌敲击口部。特大的铙使用时需插在铙座上。

《说文解字》记载:“铙,小钲也。军法,卒长执铙。” 商周时期的青铜铙除了征伐军旅,也用于巫觋通神、祖先祭祀、宴飨等大型场合配合其他乐器击奏打节拍。而打击乐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古典风格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新干商代大墓》

新干商代大墓椁室范围内出土一组三件青铜铙,出土时器物表面有涂过朱红色的痕迹。乐器或者乐器所奏出的音乐在当时有着特殊的地位。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选择与偏好,尽管最初源于人类渴望模仿悦耳动听的自然之声。但与此同时也触发了人类的激情和感受:爱、恨、悲壮、欢悦、苦痛、恐惧、晦涩、尝试、希望、挣扎、妥协等等。

原始音乐是早期语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仪式等特殊场合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旋律,并通过各种乐器保存下来。而用贵重的青铜乐器演奏的音乐在当时有着极尊贵的地位,并非只是日常的消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非仪式中的附庸工具——背景伴奏。人在聆听到音乐的顷刻之间,直接改变了感觉和情绪,被它带到一个个未知的区域,因而产生敬畏之心。音乐所造成的效果最原始,可往往比字词有效,并且快捷的多。如叔本华在《论音乐》中写道:“对我们的最直接的认知方式,音乐表达了意欲本身的激动;对我们最间接的认知方式,字词则表达了概念思想。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音乐的浪漫故事。太阳神阿波罗(也是音乐之神)与史诗女神——卡莉欧碧的儿子游吟诗人奥菲斯给予木石以名号,并且凭借着这些名号成功催眠了它们,使它们着了魔,追随着他走。在一块空旷的地方,奥尔菲弹起了他的七弦琴,这空场上竟涌现出一个市场。音乐演奏完后,旋律和节奏却依然凝住不散,表现在建筑里。市民们在这个由音乐凝成的城市里来往漫步,周旋在永恒的韵律之中。

到了西汉时期,《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它强调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维持等级社会的秩序,又强调争取民心,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但当理性走在感性之前,就已经和音乐直接表现意欲本身的作用相去甚远。而我更愿意相信音乐的最初是为了满足人类灵魂的需要。

发布于 2019-05-24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