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装备志——白露级驱逐舰


白露级驱逐舰此级舰改良自前型初春级驱逐舰,武器配置上以初春级为基础,加固了舰体,提高了稳定性,用于大型机动舰队的反潜护卫任务,增加了必要的防空武器。白露级共建成10艘,分别是白露,时雨,村雨,夕立,五月雨,春雨,海风,山风,江风,凉风,后四艘为改进型扩大了罗经舰桥的面积,本级所有舰艇全部战沉。



白露级驱逐舰基础参数舰长110米,舰体宽度9.9米,吃水3.5米,成员226人,燃料540吨,续航力18节/4000海里,排水量1700吨,动力系统3座吕号舰本式重油水管锅炉,2台舰本式减速齿轮汽轮机,2轴,总功率42000马力。



主要武器系统127毫米50倍径舰炮5门,安装有两座双联装C型炮塔,一座单联装炮塔,两座61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16×深水炸弹,开始为1门九一式40毫米高射炮,后续改装为2座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2挺13毫米高射机枪,后续增加到21门高炮。也加装了22号对海电探和13号对空电探,加装了水中听音器(声呐)。



127毫米50倍径舰炮,炮长6.48米,炮重4.2吨,弹丸重量23.5千克通常只配用榴弹及可兼顾对空和对地射击的三式弹,本炮炮口初速915米/秒,最大射程18380米,最高射速对海11发/分,对空:4发/分,最大仰角从75度降低到55度。



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炮口初速900米/秒、50度角时最大射程7500米、80度角时最大射高5250米、射速220-240发/分、单个弹匣容量15发、炮塔回旋速度18度40分/秒、火炮仰俯速度12度/秒、身管寿命15000发 。



2座4联装鱼雷发射管配备12或14发鱼雷,主要装备93式氧气鱼雷,全雷长9米、直径610毫米、重2600千克,采用纯氧为主推进剂,战斗部装高爆炸药490千克(后期为780kg),命中一发即可使一艘驱逐舰彻底丧失战斗力,最大射程48节/20000米。



白露级驱逐舰武器配置上以初春级为基础,加固了舰体,提高了稳定性,用于大型机动舰队的反潜护卫任务,增加了必要的防空武器,动力系统直接沿用了初春级的成熟系统,加上优秀的舰艇设计航速较初春级增加了1节,不过自持力还是没变化仍然是4000海里/18节。



白露级驱逐舰为了加强舰体结构,将已建造的易出现损坏部分的焊接工艺改成了铆接工艺,舰体材质上采用了较多的高张力钢,技术成熟之后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使用,后续的不少舰艇采用了这种加工工艺。



后4艘白露型驱逐舰为改进型,也可以叫做"白露改型驱逐舰"或者"海风型驱逐舰",海风型的舰桥扩大了罗经舰桥的面积,白露改进型也是最后一型条约驱逐舰,后续舰艇的吨位都超过了2000吨。



这型舰艇里面还有一艘相当有名,那就是白露级驱逐舰的二号舰时雨号,在时雨号参与的珊瑚海海战中损失了轻型航母“祥凤号”,瓜岛战役时雨号参加了各种任务,但是自己一点油皮都没伤着,和时雨号一起出战的船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高雄号和爱宕号重型巡洋舰就受损严重,雾岛号战列舰和绫波号驱逐舰战沉。



谁都不知道这还只是开始,时雨号和荻风号、岚号、江风号一起执行运输任务,结果却不幸遭遇美军六艘驱逐舰伏击。荻风号和岚号率先被鱼雷命中,当时就被引爆了锅炉房,江风号也被命中弹药舱而连锁爆炸。



维拉拉维拉海战,日本海军出动了9艘驱逐舰,但当他们前往这里的时候,却不幸遇到了美国六艘驱逐舰。双方当即展开了大战,日军旗舰夕云号驱逐舰战沉,而时雨号则什么事都没有。之后的3个月里,日军又损失了15艘军舰,而大多数海战里,时雨号都跟在它们其中,不过时雨号还是一点油漆都没被刮去。



马里亚纳海战里,时雨号作为护卫的驱逐舰参加了战斗,日本海军这次损失惨重,大凤号翔鹤号率先被美军击沉,瑞鹤号也因为受损严重差点被弃船,而轻型航母隼鹰、龙凤,千代田也不同程度受损。反观时雨号则毫发无损,愣是在战场上跑了个七进七出点事没有,还全须全尾地回来了。



莱特湾大海战,时雨号同样参加了,那最后结果就不用说了,战列舰山城号和扶桑号、重巡洋舰最上号战沉,三艘驱逐舰山云、满潮、朝云战沉,整个日本海军经此一役基本上被打没,时雨号这次没了好运气被命中一炮哑弹。



最离谱的是在时雨号参加的一场平平无奇的护航任务,好端端一次运输作业愣是被美军潜艇逮个正着,轻型航母云龙号,跟着一起倒霉的还有伴随的两艘驱逐舰一起进了海底,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后来美军潜艇“黑鳍白鱼”号一波鱼雷带走了时雨号结束了她罪恶的一生。



这型侵略者打造的杀人利器,最终也要落个被火炮撕碎的下场,无论前期有多么的风光和不可战胜,结局也不过是沉在冰冷的海底。

所有信息来源网络和网友猜测可能和真实数据有出入,整理不易在这里求观众姥爷们一个免费的关注和点赞,大家想看什么国家的武器装备和军队力量,可以私信或者在评论区留言点菜,我会回复大家的,谢谢大家给大家磕头了。

发布于 2022-02-12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