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0回:大圣手唐驼绳武楼,大书法沈尹默鬻字

第3320回:大圣手唐驼绳武楼,大书法沈尹默鬻字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风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3320回:大圣手唐驼绳武楼,大书法沈尹默鬻字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黃劍博采风追影"(微一信: Huang_Jumbo 或Jumboheritagelist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大家知道,我国人喜欢考证,以前我在武汉读书时,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类办假证的商贩,我觉得考个会计证或律师证还是有用的,但如果各行各业都要考个证,那就是瞎搞,难怪卖肉的要搞一个屠夫证?运货的快递员要搞一个物流师证?做鸡卤鸭的要整一个上岗证?有完没完。



更让我不能容忍的是,在梅州一些乡镇,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了书法等级考试的证书,真是没有底线。



字写得好不好,内行一眼就看出来了,

想要糊弄外行的话,何必拿着证书呢?



乐器显于外,需要一个资格证来支撑自己的表演,

书法修于内,证书重要性不如功力和内心的修炼。



不要为了那一点可怜的炫耀资本,盲目跟风拿孩子开涮了!美术考级不可取!


首先我很清楚各种头衔的背后,唯一的目的只是敛财,并且多多益善。



其次,美术考级之所以大行其道,无不是迎合了家长和学校的功利胃口。还有,我得坚持一点东西,哪怕暂且还是有很多人不会认同。


陈默的措辞相当激烈:创意是本,技法为末,不可倒置。将青少年引向歧途,操练技法,比拼高低,是赤裸裸的谋财害命,大逆不道!


考级就是设立一个固定的标准,非要让小孩达到那个标准,而艺术才华却不是一个标准可以决定的。



我以前就见过唐驼写的字,人家就是写的好,但唐驼有书法等级考试的证书吗?唐驼加入了什么书法协会吗?没有!


我以前缺钱,买不起唐驼的真迹,但有一次在搞田野考察时,我却歪打正着地看到了唐驼真迹。这要从大埔说起。



大埔县城发展很快,在城区我看到老围屋基本都位于地势很低的地方,而新建的高楼都比老宅的地势高几米,可以想像,一旦发洪水或下暴雨,最先被淹的就是老宅。


我去大埔泰安楼时,看到一个地方在施工,我好奇地走进几栋高楼的中间,在一处低洼处,赫然发现了传说中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797:湖寮蓝氏绳武楼。



在【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501:绳武楼(平和芦溪)中也有一个同名的土楼,它位于福建(在平和有一座楼,叫绳武楼,是世界遗产福建土楼中最精致的楼。 绳武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嘉庆至光绪五朝,终于建成,长达一百多年。楼中共有二十四个开间,处处可见石雕、木雕、泥塑、壁画等,富丽精工,精美绝伦。



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处,无一雷同,散见于屏风、壁橱、门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对联,又有飞禽走兽、诗画结合,动静相宜,被专家称为“木雕博物馆”。正因为如此,绳武楼赢得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青睐,成为该基金会继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佛光寺之后,在我国开发的第四个项目)。



据说绳武楼是泰安楼居主的孙子修建的,我以前在一本书中有看到绳武楼的介绍,可惜现在手头上并没有太多关于绳武楼的历史资料。



《南粤客家围》是200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耀林, 黄崇岳。本书是编者历十年之功,据实地调查采访的第一手资料精心编纂而成,收录了南粤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15种类型119座。书中对客家围的起源、传承和演变作了精辟的分析和阐述,并以530余幅实景照片展示了南粤客家围的风采。



《南粤客家围》的方楼中有提到以下几座围屋,分别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798:北磜郭氏方楼;【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799:饶平饶洋詹氏大夫第和大埔湖寮蓝氏绳武楼(页64-65)。



湖寮镇的泰安楼与绳武楼等是土楼的变异与延伸,大埔县的地理环境以山脉、 丘陵为主, 无上百平方公里的盆地, 对外交通不发达,建筑风格能长期保留下来。比起后面去的永定,这里尚未开发,大量老房屋年久失修,大多破败不堪,底楼的大厅里鸡粪鸭粪遍地无处下脚,围屋里住户不多,多是老弱病残。


蓝氏绳武楼被高楼围在低洼处,月池被填埋,前面是菜园,蓝氏绳武楼比马路还要低了三米左右,所以走在大街上是很难发现蓝氏绳武楼的。我走进去参观,发现蓝氏绳武楼里面的祠堂坍塌了,到处是瓦砾和横梁,四周比较坚固的楼房里还住着一些群众,里面有人养鸡鸭。



蓝氏绳武楼与泰安楼只隔着一条马路,但处境却是天壤之别,令人唏嘘。


绳武出自《诗.大雅.下武》。意思为沿袭武王之道。



《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绳,继;武,迹。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 在钱钟书故居,可见其正堂匾额为“绳武堂”,亦即此意。


蓝氏绳武楼处境尴尬,大门也没有人看守,我估计值钱的文化早就被人拿光了,但有一样东西还保留着,它就是蓝氏绳武楼的牌匾。



我抬头一看,蓝氏绳武楼的签名处写着武进唐驼!这位老前辈原来是叫唐成烈,因写字坐姿不正而成驼背,改名唐驼。唐驼笔力雄健有力,颇具魏晋风骨!


唐驼(1871到1938) ,谱名成烈,字孜权,号曲人。江苏武进人。我国近代印刷业的开拓者。其书法秀美遒劲,含蓄朴茂,时称唐体,与沈尹默、马公愚、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四大圣手。代表作有《武进唐驼习字帖》、《孝悌祠记》、《育合堂记》等。5岁丧父,与兄妹靠母洗衣为生。6岁入塾,自幼苦学书法,宗王、欧,后自创一格,时称唐体。



1901年,为上海澄衷学堂缮写课本《字课图书》8册,3000多字正楷书写,清晰优美,从而名扬沪上。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争相以高薪聘他缮写教科书。以书法起家,且为商界写招牌,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的市招都是他的手迹。钞券上的中央银行、邮票也有他的手迹,在当时收入为沪上之冠。代表作有《武进唐驼习字帖》、《孝弟祠记》、《育和堂记》等。



他深感国内印刷术之落后,赴日本学习印刷技术三年。1906年,与人合资创立我国图书公司,因经营不善,应聘为副经理,整顿内部,渐有起色。因大火焚毁,转往商务印书馆主持碑帖画册的编选和出版。中华书局成立后,应聘为该局印刷所副所长。凡重要业务,如地方官钱局钱票、交易所的成单证券、爱俪园佛经经籍等印件,均由他亲自接洽,亲自缮写合同或信件。



当中华书局经济陷于困境,由于他苦心经营,印刷业务发展很快,而改变了书局的逆境。

在任中华书局印刷所副所长期间,他大力引进日、美、英、德等国先进印刷机器,并请德国专家传授技术。数年间,中华书局的出版和印刷事业突飞猛进,教科书印刷占全国30%。1938年该厂引进5架德制巨型轮转凹型机印邮票和钞票,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完成了他当年的夙愿。



由于深知印刷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向,他先后选送沈逢吉、柳傅庆等人留学日本、法国。沈逢吉后来成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凹版雕刻家,并培养了以雕制民国中央银行孙中山头像而闻名世界的名雕刻家赵俊等40余人。柳傅庆后来曾创办主编我国第一份学术性印刷刊物《我国印刷》,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照相排字机,被德国印刷界誉为“我国印刷技术的珍宝”。



据说老唐在六年内挥毫三万副对联。曾雇用两三人磨墨,但磨墨费时费力,他竟研究制成磨墨机。


20年代末的一天,蓝天白云,银鹰盘旋在上海的上空,突然撒出了万千色彩斑斓写着卖字润格的小型降落伞,引起万人伫立街头仰望的轰动效应。这则我国广告史上空前杰作的创意和实施者就是书坛奇才唐驼。



我国有很多三绝碑,唐驼在这方面也是一个专家。


古人制作石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书家直接在石碑上创作,由刻工篆刻完成;另一种是摹勒上石,是将文字写在纸上,再在纸背以朱砂等依样勾勒字的轮廓,然后覆于备刻的石头或木头上进行篆刻。“经过考证,当时柳公绰应该是以书丹上石方式,用毛笔直接在石头上写字以备镌刻。他说,丹就是指朱砂。那时制作碑刻都是用朱砂,朱砂是颗粒状,比粉状的墨稳定性强,写在光滑的石上不流、不走样。



墨含有油分,遇石收缩,不能保持笔触的原形。另外,碑石一般是灰色或青色,朱砂痕迹明显,便于走刀。杨代欣用手做成握毛笔状,在石碑上演示着说道,当时柳公绰或是站着,或是将石碑放倒,趴在石碑上一气呵成完成了这件作品。石碑上应该是打有暗格,经过长时间风化,如今暗格已辨不清了。制作“三绝碑”的石料也非成都本地石材,而是来自西安的南田石。



说完唐驼,我要再介绍一位更厉害的书法家,他叫沈尹默。


沈尹默(1883年至1971年6月1日),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他的书法用笔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笔墨跌宕起伏,浓淡相间,有欧阳询之神韵,带赵孟頫之骨肌,深受众多文人墨客的赏识。


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委。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他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之说。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两巨匠”,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


原名君默(因其在北大担任教授时少言,被同事调侃说“要口干嘛”所以建议其君为尹,随后便改名沈尹默。)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秀独、李小钊、迅鲁、适胡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因此两人关系不佳。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乂斗争。



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1932年,因不满晸府遏制学生散步、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晸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


北大诸多学术泰斗、资深教授的书法,大都写得非常精到,不是书法家而胜过书法家,但他们多是以学术贡献和专业造诣名世。



1917年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后,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会长是书艺书论双臻、蜚声书坛、深孚众望的沈尹默教授,其影响在北大代代相传。沈尹默除了在书法创作实践致力于弘扬帖学以外,还花大心血以北大、上海为中心培养了大量的书法精英人才,渐行渐远而影响了整个我国。沈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中第一位“书法研究会”的领导人。沈先生书法有三大功绩:一是沈尹默成为了现代书坛的领袖人物,具有新文化名人、学者、诗人等多重身份,而又全身心地在书法被边缘划时代坚持书法大业,努力实现书法的伟大复兴,为身体力行推进书法文化发展的第一人。



第二,重视书法研究会的研究功能,进而推进国际化书法的发展,促成了多次中日书法展,功不可没。第三,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变成了20世纪我国书法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书法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大燕园书画会(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前身)应运而生。


会长李志敏上承沈尹默遗绪,思有所发扬光大:下启燕园之新秀、务求其根深叶茂。取精用弘,任重道远。他德、艺、论俱佳,冠绝燕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书法发展趋向,在汲取前辈书家碑帖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引碑入草”的命题,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不愧为沈尹默以后的后继者。 在沈尹默的影响下,李志敏作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所进行的探索,为当代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书法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借鉴。我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点:“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台湾大学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学书家沈尹默》一文中,有“楷书中我认为适合他书写的,还是细笔的楮楷,真是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在赵孟頫后,难得一睹。”已故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老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我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说:“我国历史上没有一位学问浅薄者能够成为书法大家。



沈尹默以丰厚的学问涵养了书法。1913年的春天,沈尹默受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何时之聘,到北大任教。他开始是教《诗经》和历史的,北大聘请沈先生教学,教的不是书法,而是《诗经》和我国史。在北京大学能讲《五经》中的《诗经》,能讲我国历史的人,其国学水平当然了得。可以说,沈先生首先是个学者,是一个思想者,其次才是一个书法家。”


沈尹默的人生是“书法人生”,他的一生主要精力倾注在书法上。我很少看到我国二十世纪一个著名的学者、诗人、教授、校长,把如此多的心血和精神完全托放于书法。相反,书法在很多文人雅客眼中是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但是沈尹默力挽狂澜,回归经典,走进“二王”,为我国的书法走正脉、走正路、走正途立下了大功。真可谓把一辈子主要心血都熔铸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建设和书法人才培养当中,



对我国书法文化复兴作出了努力。在这个意义上,沈尹默先生以“二王”体系为本体,又具有当代性创新的妍美流畅的经典书风,应该是获得理论界重新评价的时候了。他强调“妍美”使得筋和骨都内擫在他流畅的用笔当中,不是有意的把字写得粗发乱服筋骨外露一览无余,而是蕴藏在行笔的风神爽朗之中,深蕴我国文化的“绵中藏针”书卷气审美精神,让人玩味再三。


沈尹默在笔法、笔势、笔意等书学理论上同样有精深的造诣,写出了不少书论著作,撰写了一系列的书法论稿,他从微观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及其技法进行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沈尹默书法体系,不断推出新的著述。沈先生化古开今,在传承中创新,在阐释中发展,把笔法问题讲解清楚通透,对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书法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沈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则多发表于1949年以后,1952年的《谈书法》,1955年的《书法漫谈》,1957年的《书法论》和《文学改革与书法兴废问题》,1958年的《学书丛话》,1960年的《答人问书法》,1961年的《和青年朋友们谈书法》以及《和青年朋友们再谈书法》,1962年的《谈我国书法》和《怎样练好使用毛笔字》,1963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上》,1964年的《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和《二王法书管窥》,1965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1978年的《书法论丛》,1981年的《沈尹默论书丛稿》。



沈老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民的喜爱。特别是1981年出版的《沈尹默书法集》,比较全面地收集了他二十岁以后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他书法嬗变的全过程。1999年的《沈尹默手稿墨迹》则为他的草稿书扎精品四十余件,以行草为主。1960年,横跨四十年,可以看到沈老楷书从北碑、唐晋风味演变到自成独特风格的过程。乃为研究沈氏碑帖及学书者临摹之范本。


其中一种为沈老在1921年为蒋(正中先生)母王太夫人书墓志(现陈列于台北中正纪念堂)。孙先生为蒋母写祭文并书“蒋母之墓”四个大字。此帖碑即将付印。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在评点北大书法史时还提出:“北大历史上称得上书法理论家的屈指可数,似只有沈尹默、林宰平(志钧)诸公,李志敏先生承其遗绪,先后写成并发表了《书论》和《草论》。薄书两册,重量压手,意蕴不凡。”



1883年6月11日,生于陕西省兴安属之汉阴厅。姓沈,名君默,后更名尹默。尝署名沈中、长名思渊次。斋名秋明、匏瓜,人以斋为号焉。原籍浙江省吴兴县竹墩村人。沈姓为吴兴望族。


1887年 入家塾读书,启蒙李老师为年逾七十的不第秀才,爱好诗歌,常以千家诗中名句吟诵。1894年 始习书法,从欧阳询《醴泉铭》《皇甫诞碑》入手。先生对叶蔗田所刻《耕霞馆帖》最为欣赏,此贴所收,自钟王以至唐宋元明清诸名家,皆略有选取,足资取法。于是写字的兴趣也就浓厚起来。


1896年 先生因背不过书,急至生病,在家疗养,于是连读《红楼梦》数遍,于李、杜、韩、白等唐人亦多所诵读。春秋佳日,别无朋好可与往还,时邀兄弟姊妹同作韵语,篇成呈请父亲为评甲乙。



1897年 先生从父命书写三十柄带骨扇,又从父命把祖父在正教上所书赏桂花长篇古诗,以鱼油纸钩下来。

1902年 居西安。先生与蔡师愚相识,师愚大事宣传包世学说。又遇父执仇涞之先生,爱其字流利,心摹手追。当时先生应人请索,即用这种字体。


1903年 先生之父逝世。遂举家离山城,返居长安。1905年 赴日本留学。先生与其三弟兼士,自费往日本求学。抵日本时,同乡许炳方来迎。先生不仅擅长书法,亦以诗词著名。


1906年 因家庭经济关系,无力供应先生继续求学,游日一年即返国。随回陕西居住。是年作诗,存稿二十首,词四首,见《秋明集》上下二册。1910年 12月,东坡生日,周梦坡燕集灵峰补梅庵,先生与戴子开 (启文),褚伯约(成博),褚稚昭(成昌),沈衡山(钧儒)等十四人皆至。是年作诗存稿二十六首,词一首,见《秋明集》。


1911年 先生能悬腕作字,笔画也能平正。先生为灵峰补梅庵定记,词精意雅,现能见到的早期文章此为鳘篇,有墨迹影印行世。是年作诗存稿七首,见《秋明集》。1912年春节,杭州工业学校长许炳坤访见先生。并向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何鹬时,预科学长胡仁源推荐先生到北大任教。是年作诗,存《破晓》一首,见《秋明集》。



1913年 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寓南小街什方院36号,书斋悬颜平原《家庙碑》旧拓全幅。又把杜甫,李义山,杜牧等诸家诗集认真从事研究。1915年 2月14日,诣章太炎先生寓所,先后至章寓者有钱玄同,朱希祖,马裕藻,许寿裳,马叙伦,周树人等人。


1916年 在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课,医专校长汤尔和,与蔡元培为知交,先生得元魏新出土碑刻元显俊,元彦诸志,暇即临习。1917年 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欲革新北大,先生积极参与。蔡元培到任之前访见先生,目的在于相识。


1918年 《新青年》成立编委会,由六教授分期轮流担任编辑。先生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人为编辑。

1919年 积极投身"五四"运动,许多学生活动,曾得到先生支持。并时为北大的事,请蔡元培大力帮助。陈独秀辞去北大文科学长。先生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生机》《赤裸裸》《小妹》。


1920年 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白杨树》《秋》。先生的诗选入九首,为此书入选入选最多的一位。北大章程规定,教授任满七年,可以出国进修一年,先生在评议会上提出出国进修,评议会即予通过。1921年 去日本西京大学进修,与郭沫若相识。十月辑《曼殊上人诗稿》,由亚东图书馆写本印行。



1922年 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24年 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许寿裳被迫辞职,杨荫榆继任。杨氏反对新文化,将学生自治会干事六人揭示开除,遂有拒杨风潮之发爆。


1925年1925年 5月26日先生与马裕藻,周树人,李泰叶,钱玄同,沈兼士 ,周作人等教员联名在《京报》发表《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


1926年刘半农校点唐韩偓《香奁集》,先生为之序,论述韩冬郎诗的造诣,风格及得失,由北新书店出版。先生序文缩小手迹印行。1927年 手书《秋明小词》稿本二卷,请朱孝臧圈阅,朱疆村为写评语。1929年 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所作诗词,辑为《秋明集》,上下二册,由北京书局出版。


1930年 赠保权君东涧写校本义山诗集后记。先生开始致力行草,从米南宫而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再上溯二王。以褚遂良能推陈出新,树立唐代新规范,曾遍临其传世诸碑。1931年 辞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职务,返回北京大学任教。1937年 郭某若从日本秘密潜回上海,与先生往来甚密。先生以所著《秋明集》二册奉赠。吴湖帆,陈定山为先生所书卷子题句,先生写绝四首报之,题为《湖帆蝶野各为拙书卷子题句,辄以小诗报之》,这是先生最初的论书法诗。

1938年汪亚尘招宴,先生与徐悲鸿皆至。饭后,悲鸿画竹赠先生。先生题《蒋谷孙所藏怀仁圣教序》,及《与谷孙论帖书》。


1939年吴梅卒,先生以诗挽之。钱玄同卒于北京,先生亦有诗挽之。下半年,日冠侵沪,先生西去重庆,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及孔德图书馆亦抗战而结束。是年作论书诗《题群玉堂米帖》,《与豫卿夜话因赠》,《柬植之》等篇。

1940年 居成都,重庆。重庆住在上清寺考试院陶园之鉴斋,先生有六言诗咏鉴斋。题沈祖叶《涉江词》乙稿。是年作论书法诗《观履川家二音子作大字因赠》《劝履川学书》《学书一首叠竟字韵》。



1941年 先生所作诗,为同时诗人所称道,以秀逸闻名诗坛,尝谓无字不可入诗。是年,先先生得谢稚柳自敦煌千佛洞来书,言壁间书画之胜,先生因取其语赋寄稚柳并简张大千。


1942年 先生在重庆曾家岩借地营屋以卜居,室名为"石田小筑"。先生卧病住院,作《病室中吟》,先生将1940年所作词成一卷,名为《念远词》。也写了一些曲子,未结集。观谢稚柳画展,作诗相赠。1944年 《世界美术大辞典》主笔荷兰高罗佩,称先生为民间第一大书家,并撰对联一副求教于先生。是年,先生为许寿裳书鲁迅诗。


1945年 先生关于词的问题,给马一浮写信,发表见解,并酬词四首;又资助马一浮《复性书院丛书》。作论书诗《题伯鹰书评五绝句》。题跋有《题张镜轩所改熹平石经春秋残石拓本》,《题庞镜塘藏汉刘熊碑》,《跋枯树赋》。1956年上海我国画院成立,先生被聘为画师。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文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及《关于"锦上添花"的意义》两文。新作《鲁某迅生活中的一节》,刊《文艺月报》,题跋有《为叔藏通君笔拓跋》。。。



黄剑博参考资料:


1. “北大三沈”称谓之由来 .人民的网.2014-07-31

2. 沈尹默书法作品欣赏 .笔墨志.2013-03-22

3. 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书法评传 .北京大学官网.2018-01-16

4. 让我国书法“鹤翔”世界——忆李志敏的书法交流 .人民的网.2019-09-03

5. 北大书画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北京大学新闻网.2014-07-08

6. 2017年北京大学书画协会联谊暨迎新笔会召开 .新浪网.2017-01-12

7. 大墨淋漓 气象刚严——怀念书法家李志敏先生 .北京大学官网.2014-04-16

8. 沈尹默与我国书法文化复兴 .央视网.2013-08-29

9. 北大百年书法简史回顾 .我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书法考试中心官网.2013-08-22

10. 学术论文 金兴明. 书法正楷 市招圣手 唐驼其人其艺. 《 CNKI 》 , 2010 金兴明. 书法正楷 市招圣手——唐驼其人其艺. 《 收藏家 》 , 2010 汤建华. 唐驼先生和"兰蕙小史". 《 VIP 》 , 2008 刘森林. 唐驼宋马鉴. 《 cnki 》 , 2006 熊家国. "三绝碑"和"唐驼". 《 CNKI 》 , 2005

发布于 2021-09-29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