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的评价这么高?

关注者
15
被浏览
12,617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为什么诸葛亮的评价这么高?





诸葛亮的评价为何在历朝历代都很高?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算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不仅因为他的才能,还因为他的道德和他的为人处世,都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模范和标兵。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可能会有一点奇怪的地方,因为那就是诸葛亮的人生,他主要活跃的时期是在三国时代。而三国时代中的蜀汉,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割据政权,虽然存在着兴复汉室的大义名分,但从实际上来讲,并没有取代曹魏和西晋的机会。


而且诸葛亮人生经过奋斗,也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可以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体系内,诸葛亮明显不应该是一个被赞誉的对象,但恰恰相反,诸葛亮却成为了历朝历代都夸奖的一个人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为什么非常高呢?


首先第一点是因为诸葛亮为人彻底贯彻了他一生所实践的诺言,可谓有始有终,而在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基本上只有极少数。诸葛亮人生的事业无非是匡扶汉室,尽管这个理想最终没有能够达成,但是诸葛亮为这个理想奋斗了整整一辈子。从他出山开始,一直以来就在为着重新建立大汉王朝的基业而努力,即使在后来刘备于白帝城病死,托孤给诸葛亮后,他也兢兢业业。


其实这个时候诸葛亮大可以将他人生的后半段拿来维持蜀汉的稳定,并不需要一味地向外北伐,搞得这么劳累。但诸葛亮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心一意地北伐,想要完成刘备的事业。这样一个人可能会被很多人看成是一个比较执着而执拗的人物,但是也不可否认,诸葛亮在这件事上所投入的理想主义真的是很多人难以匹敌的。毕竟在大部分人眼里也许做不到这样一种品行,但是他们始终在心目中还是敬仰这样一类人,因此诸葛亮的评价才会非常之高。


其次是与诸葛亮相对立的那帮人水平和实力,实在太差,并且道德品质也非常拉胯。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司马懿,司马懿可以说是三国时代在权势上和地位上能够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而且他俩的人生轨迹还高度相似,那就是都被托孤,区别在于诸葛亮被托孤一次,而司马懿则是被两次托孤。但是司马懿却是怎么做的呢?


他在托孤之后违背了主公的信任,最终将曹魏的基业换成了自己家的事业。这还不算他所建立的西晋王朝,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异民族消灭的中原正统王朝。


这样一份业绩简直可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管他自己本人有多么成功,但他的名声从此也已经臭了。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真的将司马懿一生的行为跟诸葛亮相比,就会发现这两个人堪称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同时代有这样一个人,为自己做一个标杆和代表,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评价又怎么能不高大上呢?而这种高大上则伴随着一个时代,一直跨越到下一个时代,直到诸葛亮的名声彻底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诸葛亮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94版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羽扇纶巾,呼风唤雨,神机妙算。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的代表人物,智慧的化身,理想化的典范。但是历史上火烧博望、水淹白河、火烧藤甲兵、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事其实并不存在。诸葛亮之所以受推崇是因为不管在历史还是小说中,诸葛亮这一人物都是成功的。




诸葛亮的一生,是灿烂的一生‍‍

隆中隐士:少有逸群之才,躬耕于南亩,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茅庐:隐士虽然是一种追求,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希望一展才华的,诸葛亮就遇见了自己的伯乐刘备。




出将入相:外联东吴,内平南越,出能领兵作战,入能治理国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蜀汉权臣,却不谋私,忠心耿耿,同时代的曹操、司马相形见绌。




隐士情节,贤有所用,既是古代文人、知识精英的追求;文武双全,忠心耿耿更受到统治阶级的追捧。京剧中,周瑜总是年少英俊,诸葛亮总是一把胡子,沉稳持重。事实上周瑜比诸葛亮还大了六岁,作为同时代的名将,周瑜同样深受赏识,手握重权,更是因为主导了赤壁大战的胜利而名垂青史。在演义中周瑜成了无辜的陪衬在于后世对于蜀汉这个政权的情有独钟。




两汉是中原王朝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蜀汉王朝自诩为其继承者,并致力于重振汉室,这是极为令人同情的。刘备是一个相对仁义的君主,对百姓和大臣还不错,容易令人产生好感。




唐亡之后,中原王朝长期比较衰颓,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两宋后期偏安东南,很容易产生共鸣。苏轼在《东坡林志》记载到,就连宋人在听三国故事的时候(“说三分”在中国历史很早,后期的《三国演义》便是在这些故事之中整合而来),“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对于宋朝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刘备。市井文化为了迎合大众情绪,也争相开始“尊刘贬曹”,《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更是将此思想推上了高峰。




而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后期的操盘者,那更是中国五千年以来极为少见的,几乎没有负面评价的人物,诸葛家族连续三代都为国献身,这种精神更是令人大为感动,所以一直为历代人士所尊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分天下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并辅助刘备称帝,但是晚年五次北伐,战绩平平,这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棋逢对手,又是主动进攻不无关系,换句话说普通人能守得住就不错了。




诸葛亮还是个发明家。虽然木牛流马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南征孟获时发明了馒头也只是传说,但连弩、铸刀等还是够瞧的。他给刘禅安排的董允、费祎、蒋琬那几位多么帮忙。诸葛亮出征在外,朝廷照常运转;诸葛亮死后,蒋、费、董又让蜀汉朝廷稳稳运转了三十年。




东晋的桓温遇到一个百岁老人,说少年时见过诸葛亮。于是有以下对话:




桓温:“诸葛丞相今与谁比?”




老人:“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解密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的传奇一生,历史为何对他评价这么高?


三国时期英才辈出,其中最为世人传颂的当属蜀国谋士诸葛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后跟随叔父诸葛玄。在诸葛亮17岁时,诸葛玄病逝移居隆中靠乡间耕种来维持生计,在期间寒窗苦读。到了公元207年,这时的刘备47岁,奔走了半生,但依然寄人篱下,没有办法寸土地。


而此时的曹操已定天下三分之二,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在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自此加入刘备,而在此后的14年里,更是助刘备称帝。而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谁成全了谁,倒不如说是互相成全。


在两年后,刘备依靠新招募的军队为筹码,诸葛亮亲自出使东吴,成功促成了孙刘联盟,并击退了曹操。而这场战役,也就是大名鼎鼎得赤壁之战。依照当时诸葛亮的规划,刘备50岁得到荆州,54岁得到西川,59岁得到汉中,61岁称帝。


诸葛亮这是预言并实操将自己的规划成真。而刘备的辉煌事迹也正和诸葛亮的规划的确也是合辙押韵。在刘备63岁的这一年,刘备把自己的儿子刘禅叫到病榻前,让其认诸葛亮为父,其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干爹,并对诸葛亮说到,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就是刘禅可以辅佐的话你就尽量辅佐,辅佐不的话你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则回答道:臣一定竭尽全力,忠贞不二,至死不渝,辅佐刘禅。后来诸葛亮的确也是这么做的。刘备死后,刘禅继位,给诸葛亮开府权,有自己独立的办事机构,并且无论大小事都是诸葛亮说了算。


在经历了移民大白后,诸葛亮修复与东吴的联盟,并亲自带兵南征,在半年期间不仅赚足了国资,使国家富饶。在之后写出师表,并带兵北伐,这也是诸葛亮的重要目标,也是为了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好的策略,当时三分天下之后,蜀国的地盘是最小且脆弱,若在明知打不过的情况下,应当先壮大自己,在力量强大之后再与其一决高下。


诸葛亮也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原的时候病逝于五丈原。在诸葛亮临死前给刘禅上表说道:在成都有800颗桑树,薄田15顷,后世子孙过日子也足够了,而他自己的生活也都是靠工资收成,就没别的产业了,不会亏负后主。


事实也是如此,千古多少的大人物都是功利主义,先乱后治。董卓废了汉少帝,立了汉献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继位称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被皇帝杀。皇帝玩的兴起,唯独诸葛亮忠贞不二,至死不渝,所谓专权而不失,射中了但不失灵,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上为什么对诸葛亮评价那么高?这一样东西就能说明!


每一位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大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而每一位看三国的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一代枭雄曹操曾评价诸葛亮:"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可见曹操十分忌惮。而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有很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历史上对诸葛亮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的一项发明便足以称得上亘古绝今。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八阵图,又叫旱八阵。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八阵图分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唐代诗圣杜甫也曾作《八阵图》一诗以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八阵图今已失传,虽后人对其有多种推测,但其真实面貌已不可考。在《三国演义》问世后,八阵图愈加被盖上了神秘的面纱。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述神乎其神,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被神话了,但万事不可太决断,古人的智慧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




为什么后世对诸葛亮的评论如此高呢?



诸葛亮评价这么高我觉得是因为他有才,有智慧,而且有担当,还忠心,加上后世多人的赞允,直到《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诸葛亮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神话,智慧的化身。

我认为诸葛亮的评价这么高首先得益于他的两篇文章和一句徐庶的推荐语。下面具体说说:

《三国志》中这样记载“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往驾顾之。”这是徐庶对刘备说的话,这个人只能去请,这是大才,你不能让他自己来。这就突出了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他注定不平凡的一生。

第一篇文章就是那篇久负盛名的《隆中对》,可以说这篇文章再次打响了诸葛亮的名声,此前诸葛亮可能只是在文人界被人知晓,此文一出,天下皆知,原来隆重有个诸葛亮,他是诸葛孔明卧龙先生。“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诸葛亮虽然没有辅佐过谁,但对天下大事、大势了然于胸。他为了刘备谋划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蓝图,刘备的孔明如鱼得水。试问当时世界谁有如此大才,唯诸葛孔明乎。

第二篇文章便是那篇读起让人落泪的《出师表》。杜甫曾有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其的悲壮。一篇《出师表》写出了诸葛亮对于先帝刘备的感激之情,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为了先帝毕生的愿望统一中国,再现大汉雄风。一篇《出师表》写出了诸葛亮对于汉,对于刘备刘禅的忠心。大权在握却不欺主,军功卓越也不震主,一心一意为了蜀。试看当时世界,大权在握缺忠心耿耿者还有谁,曹操不是,司马懿也不是,唯有诸葛孔明也。

虽然很多人说诸葛亮不应该多次北伐,应该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我觉得这话说的很对,但是站在那个历史角度,我觉得统一是刘备毕生的愿望,也是诸葛亮毕生的愿望,当年的《隆中对》他在努力的践行着,诸葛亮当然也是人,不能做出所有正确的决定。但是我觉得诸葛亮还是一个很值得推崇的人。

及至后世,后人对诸葛亮的推崇越来越多,连司马炎都说我要有诸葛亮那样的人辅佐我还用操那么多心吗,直到《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及扩大,诸葛亮俨然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

所以我认为诸葛亮评价这么高有两点:一,诸葛亮本身有能力,有智慧,做出了不少贡献;二,后人的夸张和渲染,人们需要英雄,需要楷模,英雄和楷模便产生了。





诸葛亮在历史上为什么得到高度评价?他的贡献是什么?



1.诸葛亮持久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正直,二是执法,三是治理仁政,四是选择公众。诸葛亮以之自比,时贤们竟“谓为信然”。龙自秦汉以后,便成了封建帝王的专喻物,而时贤们竟以之喻美诸葛亮,称之为“卧龙”,这赞誉,真可谓高之又高了。诸葛亮所到之处,几乎都有虔诚的人为其修建庙宇,“夫拉走古村”,香火扑鼻。诸葛亮之子诸葛展非常聪明,但他只从事书法和绘画工作,没有杰出的政治和一般才能。蜀汉人记得诸葛亮,他们也喜欢诸葛亮。政府里的每一件好事”不仅蜀汉人都是这样,邻近的吴国和魏国的学者也非常想念诸葛亮。

2.而到建安十二年,诸葛亮还仅是个未出茅庐的27岁的小青年。极力赞美他的几位,除徐庶和崔州平与之同辈,庞德公和司马徽都是其长辈,且正当盛年。听了司马徽和徐庶的赞誉便虔诚不移的刘备,那时也已47岁,也应该属于诸葛亮的长辈,且也正当盛年。这样一帮人这样倾心于一个未涉世故的青年,足见诸葛亮身上,有着怎样吸引和折服人心的魅力。

3.吴王孙权嫉妒万分,被迫以其他罪名罢免张文。这说明诸葛亮不仅出名,而且具有不可抗拒的威慑力。当时,诸葛亮三兄弟“并称”,且各在一国。诸葛亮的哥哥诸葛金在吴国,在整个国家时期,诸葛金是一位将军。表哥诸葛诞辰时,为城东将军,扬州知事,著名的动态北京。

4.他诚实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要求自己“降为三等兵,并为此负责”他教他的孩子们“节俭修德”,他自己首先实践了这一点。他过着简朴的生活,除了官方的薪水,他不从事私有财产。他写信给刘禅,讲述了他家族的经济状况和结束节俭的决心:“如果我死了,我就不会在犁头上有任何盈余,也不会在外面赚钱,从而成为陛下的负担。”还有他的死,“事实上。”诸葛亮当了14年宰相,尤其是刘备死后,他实际上是蜀汉第一,他的“收入”并不低。然而,他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抚养士兵的孤儿,他和他的家人过着非常干净和节俭的生活。

发布于 2022-06-15 16:46・IP 属地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