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日本藝術家樋口裕子的創作世界!可愛又怪奇、溫柔且細膩的獨特魅力從何而來?

走進日本藝術家樋口裕子的創作世界!可愛又怪奇、溫柔且細膩的獨特魅力從何而來?

日本藝術家樋口裕子首次海外個展於2023年底登陸台北,而本展集結繪本創作、海報設計、聯名合作等經典繪畫手稿,以及與樋口裕子長年合作的布偶藝術家今井昌代所創作的毛氈玩偶立體展示等展品,帶領觀者走進她的奇幻異想世界。而此次樋口裕子也特別接受訪問,與大家分享此次展覽的亮點,以及當初與GUCCI聯名的契機。

為台灣打造全新主視覺

作品常以貓咪、鳥類、蘑菇等動植物為主題,帶有可愛又怪奇風格的樋口裕子,2019年起,在日本巡迴展出以「CIRCUS」為主題的大型個展,而此次在台灣的展出,除將主題定為「FOREST」,更特別繪製全新主視覺、台灣限定票圖,並在展中加入新作,期盼帶給觀者嶄新的觀展體驗。樋口裕子分享,這次展覽主視覺融入了對台灣的印象,像是在日本與台灣氣候差異下,植物生動地紮根於日常生活的模樣、對台灣人個性的印象,以及她喜歡的台灣傳統花卉圖案。另外,在台灣限定票券中,也能見到樋口裕子筆下的經典角色,穿上可愛的衣服,並準備出發去台灣的意象。

➭日本藝術家「樋口裕子」大型個展海外首站!台灣限定票券、繪本手稿、電影海報等展覽亮點

樋口裕子特別為台灣繪製全新的主視覺,帶給台灣粉絲不一樣的氛圍與內容。(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特別為台灣繪製全新的主視覺,帶給台灣粉絲不一樣的氛圍與內容。(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畫筆下的角色服裝都極有特色,樋口裕子說,她是抱著「如果有這種衣服的話,應該會很可愛吧」的想法進行創作。(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畫筆下的角色服裝都極有特色,樋口裕子說,她是抱著「如果有這種衣服的話,應該會很可愛吧」的想法進行創作。(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可愛和恐怖在同一條線上

而細看樋口裕子的作品,能發現許多創作都是從她的愛貓Boris去延伸發想,她認為與 Boris不僅是主人和寵物的關係而已,而是親近的室友。「我正好在我畫風的轉捩點上遇到了Boris,他改變了我對繪畫的態度,如果說與Boris的相遇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不為過。」不單單是可愛,樋口裕子的畫筆下,也有奇怪的異種生物、較偏黑暗詭譎的創作,她解釋,「我覺得我本來畫的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風格類型,也許是因為我的繪本與Boris的畫,讓可愛的造型更加突顯了出來。對我來說,可愛和恐怖是在同一條線上的,所以我不會把它們區分開來畫;我不會有目的性地去畫我希望出現的生物和動物,我只是自然、自由地畫著而已。」

樋口裕子的創作中,除了可愛的貓咪或兔子,還有比較黑暗詭譎的系列,像是女孩或奇怪的異種生物。(攝影:Adela Cheng)
樋口裕子的創作中,除了可愛的貓咪或兔子,還有比較黑暗詭譎的系列,像是女孩或奇怪的異種生物。(攝影:Adela Cheng)
樋口裕子有許多作品或繪本主題都是從愛貓Boris延伸發想。(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有許多作品或繪本主題都是從愛貓Boris延伸發想。(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重視「心動」的感覺

這樣的想法也對應到樋口裕子的繪本創作,她說,「我並沒有限制我的繪本只給兒童看,如果連大人都無法引起共鳴作品,孩子自然也不能樂在其中,因此,我自由作畫,想的是大人和孩子都能喜歡的故事內容。」樋口裕子強調,她不太限制自己想要表達什麼、傳達什麼資訊,或是想要如何傳遞情感,最好的事情就是讓人們能夠自由地欣賞作品。「我希望人們能夠享受在接觸作品時,自然產生的那種『心動』,在我的繪本與平時的創作中,我都很重視這種『心動』的感覺。」 

樋口裕子的貓咪系列繪本原稿。(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的貓咪系列繪本原稿。(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與日本布偶藝術家今井昌代合作的「CACAO CAR RACING」賽車。(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與日本布偶藝術家今井昌代合作的「CACAO CAR RACING」賽車。(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與GUCCI聯名大獲成功

而過去曾與日本迪士尼、寶可夢等大品牌合作的樋口裕子,其中又以2018年展開的GUCCI合作系列引起許多關注。談起此次的合作契機,她說,「在Alessandro Michele接任GUCCI創意總監後,他的系列喚醒我『愛上服裝』的感覺。而當初是義大利國內直接向我發出的邀請,當時我得到這份工作時,還以為自己被騙了,這一切就像是夢一般,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而且GUCCI是一家很尊重創作者的公司,有時GUCCI會下達創作方向,但基本上他們會告訴我,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允許我自由發揮。」

展區還陳列了樋口裕子歷年來與各大品牌合作的經典作品,如寶可夢人氣角色「伊布」、與迪士尼角色的合作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還陳列了樋口裕子歷年來與各大品牌合作的經典作品,如寶可夢人氣角色「伊布」、與迪士尼角色的合作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那麼,擁有獨特風格的樋口裕子,對於想以創作謀生的年輕人又有什麼建議?「成為什麼樣的人,或不成為什麼樣的人終究取決於自己,但只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不會變成那樣的人。總之,我認為不管是藝術還是非藝術、不論什麼工作委託,在擁有自己的風格之前,堅持畫下去才是重要關鍵。」

樋口裕子有一系列與電影海報合作的創作,包括「吉卜力的風之谷」或「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或「羊男的迷宮」等知名電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樋口裕子有一系列與電影海報合作的創作,包括「吉卜力的風之谷」或「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或「羊男的迷宮」等知名電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期盼作品打動觀者

而回到展覽本身,樋口裕子說道,「在台灣開展這個願望能夠實現,還是在歷史悠久的中正紀念堂裡面,讓我十分震驚,也萬分感謝。我想往後不太會有這樣的機會、在台灣展出這麼多我的原畫作品了,如果這些作品能讓觀者被打動,我會非常高興。」她認為,觀者透過實際看到的事物,會興起不同的理解及情感,也期盼人們與這些作品之間能產生某種化學反應。

《奇幻動物森林 樋口裕子展》展區一隅(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奇幻動物森林 樋口裕子展》展區一隅(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有別於日本以「CIRCUS」做為展覽主題,樋口裕子為海外首站創造新氣象,以全新主題「FOREST」出發,森林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另一個異世界,這次的展覽也以這個概念去傳達樋口裕子的奇幻世界觀。(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有別於日本以「CIRCUS」做為展覽主題,樋口裕子為海外首站創造新氣象,以全新主題「FOREST」出發,森林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另一個異世界,這次的展覽也以這個概念去傳達樋口裕子的奇幻世界觀。(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奇幻動物森林 樋口裕子展

展覽日期:2023/12/30()~2024/4/7()2/9()2/10()2/28()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23展廳

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朝日新聞社

▍詳細售票資訊請至官方網站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編輯帶逛】精選「2024台北當代藝博」藝術家,從大師雕塑、竹編裝置到前衛繪畫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10日至12日揭幕,現場集結靜態展出、沈浸式裝置、論壇等多元形式,為南港展覽館染上滿滿藝術氣息。藝博那麼大,該從何看起?本篇奉上編輯精選的8件作品,帶你預習4大展區重點。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第一站  

我們從每年必看的「當代網域」(Galleries)啟程,本區由參展藝廊帶來精選代理藝術家作品,可以一次看見各家藝廊的藝術品味。如果時間有限沒辦法逛完全展,推薦先從這裡看起。

⬬ 世界級!以《沈思者》為首的羅丹雕塑名作

以蒐羅法國雕塑大師羅丹(Auguste Rodin)之作聞名於世的倫敦藝廊Bowman Sculpture,首次參戰台北藝博。這次帶來的《沈思者》(Le Penseur)、《吻》(Le Baiser)等作,都位居羅丹代表作之列,體現他拋開19世紀傳統雕塑慣用的神話及預言主題,專注塑出人體肌肉、身體結構與人物性格的雕塑美學。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Auguste Rodin《Le Penseur(The Thinker)》。(圖片提供:Bowman Sculpture)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Auguste Rodin《Le Baiser(The Kiss)》。(圖片提供:Bowman Sculpture)

展位|「當代網域 Galleries」展區 > Bowman Sculpture

⬬ 裝滿情感的金屬人體|Antony Gormely

在英國立起全國尺度最大雕塑《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的藝術家Antony Gormely,擅長利用金屬重現人體結構,傳達「人體是情感的容器」思想。本次展出的《Open Ponder》是用8mm耐候鋼板層層堆起,高度超過190公分的真人尺度雕塑;近看能瞧見材質本身獨特的細密鏽層,遠看是分解卻又完整的人形。你看見的是碎片或整體?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Antony Gormely《Open Ponder》。(圖片提供:Galleria Continua)

展位|「當代網域 Galleries」展區 > Galleria Continua

  第二站  

接著前往聚焦於亞洲藝術的「藝術載點」(Engage)展區,從竹編工藝品和大型裝置之間,感受當代及傳統美學的交流對話。

⬬ 古藝與現代相遇|四代田邊竹雲齋

日本竹藝大師四代田邊竹雲齋將帶來在台首展。出生於竹藝世家,他不只傳承家族技藝,持續編織傳統竹工藝品;更結合當代藝術思維,創作大型竹藝裝置,讓自然材質融於現代空間,以工藝聞名的時尚品牌LOEWE就將他的作品引入巴賽隆納店中。本次展覽《GODAI Void》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竹藝,表現構成宇宙的5種元素:地、水、火、風、虛空。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四代田邊竹雲齋《花無心III》。(圖片提供:YUMEKOUBOU GALLERY)

展位|「藝術載點 Engage」展區 > YUMEKOUBOU GALLERY

  第三站  

體驗過傳統與摩登的碰撞,再前進「新生維度」(Edge)展區,感受時下最新潮、年輕生猛的藝術形態。

⬬ 你看得見我,卻看不清我|李秉憲

南韓藝術家李宰憲筆下的人物總是「面目全非」。他透過邊界模糊的色塊、流動而粗獷的筆觸,讓畫中人物即便面向觀眾,卻難以被辨認主角是誰?五官是什麼模樣?表情中透露著什麼?這種介於抽象和具象之間的「曖昧」,呼應了人們有時能直視彼此的外表,卻無法面對他人內心深處意識與情感的幽微心理。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李宰憲《Two in One》,2023。(圖片提供:Gallery SP)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李宰憲《Figure in a Garden》,2021-2023。(圖片提供:Gallery SP)

展位|「新生維度 Edge」展區 > Gallery SP

⬬ 這些畫有聲音|Will Herman

透過張狂線條與鮮明色彩,英國藝術家Will Herman把聚餐、夜生活、看球賽……各種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變得更幽默有趣,每幅畫都生動得像是「有聲音」。擁有英國與菲律賓雙重背景,他在生活中體驗過各種文化衝擊,並將這些體驗融入畫中,利用介於男孩與男人之間的有趣視角,為作品注入調皮又帶點荒誕、諷刺的個性。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Will Herman《John Bulls Morning Glory》。(圖片提供:索卡藝術)

展位|「新生維度 Edge」展區 > 索卡藝術

⬬ PEACE!嘻哈靜坐中|水戸部七絵

創作帶有濃厚街頭感的日本藝術家水戸部七絵(Nanae Mitobe),習慣透過油彩層層堆疊出類似塑膠的視覺質感,她筆下一張張看不清的人臉背後,蘊含著對社會的反思,包含因種族、性別而生的誤解甚至歧視,以及政治、資本主義對當代社會的負面影響。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水戸部七絵(Nanae Mitobe)作品。(圖片提供:HARUKAITO by ISLAND)

這次水戸部七絵將幾位「坐著的人」帶到台北藝博現場,人們的胸前佈滿濃厚、沈重的顏料,好像隨時會被壓垮跌下椅子;而顏料上頭的字跡顯示「Run-DMC」,這是八〇年代美國東岸繞舌巨星之名。藝術家將1960年代美國人民靠靜坐等非暴力手段提倡社會改革的意象,結合嘻哈符號,表達一股在社區與社會中不斷流動、透過和平方式獲得自由的能量。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水戸部七絵(Nanae Mitobe)作品。(圖片提供:HARUKAITO by ISLAND)

展位|「新生維度 Edge」展區 > HARUKAITO by ISLAND

  第四站  

初登場的特別策展計畫「主題藝向」(Evoke),聚焦於藝術史中的重要藝術家,其中《廖繼春個展》與《蕭勤個展》回顧了20世紀當代藝術演變的關鍵節點。

⬬ 玩轉具象與抽象|廖繼春

台灣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之一的畫家廖繼春,從生涯早期注重光影、色彩的本格派,逐漸往野獸派、抽象表現主義探索,最終奠定獨特的「半具象半抽象」風格,深深影響後世畫家。他各個時期的風格轉變,在個展中都看得見。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廖繼春《臺南孔廟》,1959。(圖片提供:日升月鴻畫廊)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廖繼春《龜山島》,1970年代。(圖片提供:日升月鴻畫廊)

展位|「主題藝向 Evoke」展區 > 日升月鴻畫廊《廖繼春個展》

⬬ 藝術界的哲學家|蕭勤

蕭勤縱橫東西方藝術圈數十年,致力將東方禪學融入現代抽象藝術,1960年代更在米蘭參與發起「龐圖運動」,強調思想建構、內省之於藝術的必要性,藝術風格與視野極具個人色彩。本次展品之一《光之躍動》正是其龐圖時期的代表作。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蕭勤《光之躍動-14》。(圖片提供:3812 Gallery)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亮點藝術家
蕭勤《宇宙律動》。(圖片提供:3812 Gallery)

展位|「主題藝向 Evoke」展區 > 3812 Gallery《蕭勤個展》

2024 CHANEL NEXT Prize獲獎者揭曉!認識10位視覺藝術、電影、舞蹈、電玩遊戲設計等領域的當代藝術家

2024 CHANEL NEXT Prize獲獎者揭曉!認識10位視覺藝術、電影、舞蹈、電玩遊戲設計等領域的當代藝術家

香奈兒文化基金(CHANEL Culture Fund)宣佈品牌的第二屆國際藝術文化獎項「CHANEL NEXT Prize」十位獲獎者名單,而這十位當代藝術家將獲得獎金及為期兩年的導師計畫。2024年評審委員包括女演員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藝術家曹斐、以及策展人列格西.羅素(Legacy Russell)與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

CHANEL NEXT Prize每兩年頒發一次,選出10位分別重新定義該領域的國際當代藝術家,每位藝術家皆體現香奈兒品牌推動創新的使命。每位得獎人將獲得 10萬歐元的獎金,助力他們實現極具企圖心的藝術企劃。得獎者亦可加入由香奈兒全球藝文合作夥伴所推動為期兩年的導師暨人脈交流社群網路計劃,其中包括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本次得獎者分別來自六個國家,橫跨四大洲,包括英國、美國、愛爾蘭、巴西、新加坡和喬治亞。其作品橫跨視覺藝術、電影、舞蹈、電玩遊戲設計、表演、歌劇與數位藝術。

Legacy  Russell© CHANEL
評審委員Legacy Russell © CHANEL

「NEXT Prize」由香奈兒文化基金於2021年設立,此基金是香奈兒發起的全球計畫,旨在加速推動文化發展的理念,延續品牌百年以來在藝文贊助上的傳統。香奈兒藝術與文化全球負責人 (Global Head of Arts & Culture at CHANEL) Yana Peel 表示:「『CHANEL NEXT Prize』的設立是為了擴大那些產生影響並重新定義該領域藝術家的作品。第二屆獎項將支持十位這樣的藝術家,每一位都扮演著推手與先鋒的角色,顛覆了從藝術、歌劇、電影以及電玩設計等多個文化領域的既有作法。觀賞他們精彩的創意之旅令人振奮不已。」

Hans Ulrich Obrist © CHANEL
評審委員 Hans Ulrich Obrist © CHANEL

2024 CHANEL NEXT Prize 得主

Tolia Astakhishvili :出生於喬治亞提比里西(Tbilisi),現居柏林與提比里西,是一位跨領域藝術家,主要從事裝置藝術創作。 Tolia的藝術實踐根植於繪畫,近期則將創作範圍擴展到結合影片、聲音、檔案影像和現成素材的大規模建築專案。Astakhishvili 的裝置作品經常融入其他藝術家的創作,她認為這種合作過程能「為個人與集體經驗敘述創造空間。」

TOLIA ASTAKHISHVILI © CHANEL
TOLIA ASTAKHISHVILI © CHANEL

Astakhishvili 近期個展皆於德國舉行,包括在 Haus am Waldsee 舉辦的《The First Finger (chapter II)》(2023 年)、在 Bonner Kunstverein 舉辦的《The First Finger》(2023 年),以及在 Bielefelder Kunstverein 舉辦的《I think it's closed》(2023年)。她在美國的首次個展將於2024年在紐約皇后區雕塑中心(SculptureCenter)揭幕。

Tolia Astakhishvili, space reflected owner I, The First Finger, Bonner Kunstverein, 2023. Photo by Mareike Tocha.
Tolia Astakhishvili, space reflected owner I, The First Finger, Bonner Kunstverein, 2023. Photo by Mareike Tocha.

Kantemir Balagov:出生於俄羅斯卡巴爾達-巴爾卡爾(Kabardino-Balkaria)地區的納利奇克( Nalchik),現居美國洛杉磯,同時是藝術家和電影創作者。師承俄羅斯知名導演 Alexander Sokurov,其導演處女作《親密不親密》(Closeness)於 2017 年上映,講述一對年輕夫婦在婚禮前夕被綁架的真實故事。《親密不親密》為 Balagov 贏得了 2017 年坎城影展的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Fipresci Prize),以及 2018 年法國昂熱影展的評審團大獎。 

KANTEMIR BALAGOV © CHANEL
KANTEMIR BALAGOV © CHANEL

Balagov 於 2019 年拍攝了第二部影片《裂愛》(Beanpole),這部電影以 1945 年被佔領的俄羅斯城市列寧格勒為背景,聚焦兩名女士兵在努力適應平民生活的過程中建立的友誼。該片榮獲 2019 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最佳導演獎」(Un Certain Regard),並成為俄羅斯角逐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作品。

Kantemir Balagov, Beanpole, 2019.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R Content.
Kantemir Balagov, Beanpole, 2019.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R Content.

Oona Doherty :出生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現居法國馬賽,是一位活躍在當代舞蹈界前線的編舞家。她的表演方式真實坦誠且扣人心弦,刻劃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角色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OONA DOHERTY © CHANEL
OONA DOHERTY © CHANEL

Doherty 在全球累積十多年的表演資歷,並於倫敦舞傘舞蹈藝術節(Dance Umbrella festival)以 Navy Blue(2022年)在薩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首度登台。在此之前,她的《Hard to Be Soft: A Belfast Prayer》被《衛報》評為 2019 年最佳舞蹈表演。這場表演的前身名為《Hope Hunt and the Ascension into Lazarus》,經 BBC 藝術頻道《Dancing Nation》系列節目收錄。

她在 2021 年威尼斯舞蹈雙年展上榮獲銀獅獎,並於 2023 年擔任倫敦國家青年舞蹈團的客座藝術總監。她目前在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的黑亭普雷祖卡芭蕾舞團(Ballet Preljocaj)任職協同藝術家,正在創作全新舞蹈作品《Specky Clark》。

Oona Doherty, Navy Blue, Vilnius, 2023 © D. Matvejevas.
Oona Doherty, Navy Blue, Vilnius, 2023 © D. Matvejevas.

Sam Eng:出生於紐約且現居於此,是一名獨立遊戲開發者,在視覺藝術和遊戲設計的交界領域辛勤耕耘。Eng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遊戲開發者,他出生於曼哈頓,父母是香港移民。他目前正在開發《SKATE STORY》,這款遊戲探索克服自身限制的體驗。《SKATE STORY》玩家的身體由玻璃組成,化身為在地下世界騎乘滑板的惡魔。 他於 2018 年在 Nintendo Switch 上獨立推出首款遊戲,名為《Zarvot》,遊戲中無生命的立方體發展出知覺力,作品也在 PAX Prime 遊戲展和 IndieCade East 國際獨立遊戲節中大受肯定。 

Sam eNG © CHANEL
Sam eNG © CHANEL

Eng 與數位藝術家 Ian Cheng 合作打造出著名的裝置藝術作品《Emissaries》和《B.O.B. (Bag of Beliefs)》。他是 GUMBO NYC 的創始成員,這是一個專為獨立遊戲製作者成立的布魯克林非營利開發團體。電子遊戲發行商 Devolver Digital 將於 2024 年發佈《SKATE STORY》。 

Sam Eng, Skate Story. Courtesy of Sam Eng (by Sam Eng).
Sam Eng, Skate Story. Courtesy of Sam Eng (by Sam Eng).

Ho Tzu Nyen :出生於新加坡且現居於此,他的作品包括動畫、影片、表演和裝置藝術,透過挪用並重塑神話和歷史,質疑現實和歷史的建構方式。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與新加坡息息相關,新加坡是前英國殖民地,現在則是多元文化的島國。Ho 的藝術實踐從新加坡開始延伸,逐漸融入東南亞和東亞其他文化的神話和歷史。

HO TZU NYEN © CHANEL
HO TZU NYEN © CHANEL

他代表新加坡參加第 54 屆威尼斯雙年展,同時也曾在日本豐田市美術館(2021 年)、日本山口情報藝術中心(2021年)、德國漢堡藝術協會(2018年)、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2015年)及東京森美術館(2012年)舉辦個展。主題為《Ho Tzu Nyen: Time & the Tiger》的一項調查展覽於2023年在新加坡美術館揭幕,涵蓋他過去二十年以來的作品。該展覽將於今年在首爾善宰藝術中心和紐約埃塞爾藝術博物館巡迴展出,接著預計在 2025 年進駐盧森堡現代美術館。他亦將於 2024 年 4 月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名為《A for Agents》的個展。

Ho Tzu Nyen, Tiger (tail) from T for Time: Timepieces, 2023. Commissioned by Singapore Art Museum and Art Sonje Centre with M+, in collaboration with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and Sharjah Art F
Ho Tzu Nyen, Tiger (tail) from T for Time: Timepieces, 2023. Commissioned by Singapore Art Museum and Art Sonje Centre with M+, in collaboration with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and Sharjah Art Foundati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iang Malingue.

Fox Maxy :出生於美國聖地亞哥,是一位視覺藝術家和導演,其作品根植於對安全、土地和水的健康、生存、快樂和耐受力深刻的個人反思。Maxy 是 Payómkawish族,為 Mesa Grande Band of Mission Indians 的一員。她的作品挑戰恐怖片和紀錄片的範疇,第一部長片《Gush》於 2023 年在日舞影展首映。《Gush》以 Maxy 多年來蒐集的視聽素材打造出一幅拼貼畫,針對恐怖和生存進行如萬花筒般的多樣化研究,歌頌友誼和永不磨滅的堅毅精神。 

FOX MAXY © CHANEL
FOX MAXY © CHANEL

2020 年,Maxy 獲得第一筆贊助款,來自支持原住民電影藝術家的 COUSIN Collective 。她於 2022 年成為日舞協會的 Merata Mita 會員,目前是 Vera List Center Borderlands 會員,該倡議由新學院、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發起。 Maxy 的作品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多倫多國際影展、鹿特丹影展、imagineNATIVE 電影節、洛杉磯郡立藝術館、BlackStar 電影節和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放映。Maxy 目前正在拍攝第二部長片《$hy Heart》,聚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Fox Maxy, F1ghting Looks Different 2 Me Now © 2022 Civic Films, LLC.
Fox Maxy, F1ghting Looks Different 2 Me Now © 2022 Civic Films, LLC.

Moor Mother:Camae Ayewa 的藝名為 Moor Mother,是一位出生並居住於美國的音樂家、詩人和視覺藝術家,她的創作融合自由爵士樂、電子樂和古典樂等多種音樂流派。Ayewa結合檔案作曲、現場錄音和她自己的拼貼作品,創造出能夠跨越歷史洪流的聲音景觀,並試圖透過此過程啟發能動性,同時賦予黑人社群力量。

她以 Moor Mother 的藝名登台演出,共發行過八張專輯,包括《The Great Bailout》(2024年)和《Jazz Codes》(2022年)。她是自由爵士團體《Irreversible Entanglements》的共同領導人,並與 Rasheedah Phillips 共組《Black Quantum Futurism》,致力於透過藝術、寫作、音樂和表演,探索調整現實的全新道路。 

Moor mother © CHANEL
Moor mother © CHANEL

Ayewa 是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作曲系助理教授、Pew 研究中心成員,並且獲獎無數,包括 2016 年 Leeway Transformation 獎、2018 年 The Kitchen 首屆新銳藝術家獎,以及 2023 年德國爵士樂年度國際音樂家獎。她的作品曾在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卡內基音樂廳、卡塞爾文獻展、德國柏林爵士音樂節以及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等地演出。

Moor Mother, Jazz Codes, 202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Moor Mother, Jazz Codes, 202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Dalton Paula :出生於巴西利亞,現居巴西戈亞尼亞(Goiânia),是一位藝術家和教育家,運用繪畫和攝影為被世人遺忘的巴西人物創作貼近內心的肖像畫。Paula 的藝術實踐聚焦未經巴西歷史認可的群體,因此他透過藝術探索從殖民時期到現代巴西黑人身體的呈現方式,特別是離散至當地的非洲僑民。Paula 的作品經常以「terreiros」為中心,也就是坎東布萊教的禮拜場所,主要由巴西的非洲僑民信奉。他同時深入研究「quilombos」的歷史,意為逃亡奴隸在內陸聚集和定居的地點。 

DALTON PAULA © CHANEL
DALTON PAULA © CHANEL

2020 年,Paula 在紐約 Alexander and Bonin 畫廊舉辦首次個展。此後,他在聖保羅藝術博物館(MASP)和聖保羅州立藝廊(2022年)舉辦了個展。接著2023 年獲頒開放社會基金索羅斯藝術獎學金。2021 年,他在戈亞尼亞創辦 Sertão Negro 工作室和藝術學院,這個文化中心每年舉辦駐村計劃;他的作品將於第 60 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

Dalton Paul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Dalton Paul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na Thorvaldsdottir :出生於冰島,現居大倫敦,是當代古典樂界最具風格的作曲家之一。 她獨樹一格的音樂世界結合非傳統的細微差別、和聲和抒情特質,譜出不斷演化的音效生態系統。

ANNA THORVALDSDOTTIR © CHANEL
ANNA THORVALDSDOTTIR © CHANEL

Thorvaldsdottir 的音樂在國際上廣泛地演出,並受到許多世界領先的管弦樂團、樂團和藝術組織的委託,其中包括柏林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巴黎交響樂團、巴黎當代樂團、英國廣播公司逍遙音樂會及卡內基音樂廳。她為交響樂團創作的獨特作品亦為她贏得紐約愛樂樂團、林肯中心、北歐理事會和艾弗斯學院的獎項。

Anna Thorvaldsdottir © CHANEL
Anna Thorvaldsdottir © CHANEL

Davón Tines :出生於維吉尼亞州,現居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是一位歌手、創作者和策展人,在戲劇和歌劇中擔任低男中音。他透過聲音的力量和打破常規的表演方式推動古典樂界的發展。Tines 的表演融合歌劇、流行歌曲、靈歌和福音音樂,講述堅持不懈與人際關係的個人故事。

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以《Recital No.1: MASS》(2022年)首度登台亮相,另於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在 David Lang 的劇作《Prisoner of the State》(2020年)中演出獄卒,並共同創作改編自藍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的詩作《The Black Clown》(2019年),作品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

DAVÓNE TINES © CHANEL
DAVÓNE TINES © CHANEL

他曾於2018 年獲得林肯中心新銳藝術家獎,2019 年被《時代》雜誌譽為「新世代未來領袖」,2020年獲頒 Sphinx 基金會卓越獎章、榮獲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人權和民權獎。他的表演足跡遍佈世界,包括最近與紐約愛樂樂團和洛杉磯愛樂樂團合作,在巴塞隆納大禮堂與位於倫敦的 Bold Tendencies 和巴比肯藝術中心演出。2024 年 4 月,他將首度登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

Davóne Tines, Hans Werner Henze's El Cimarrón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hoto by Stephanie Berger.
Davóne Tines, Hans Werner Henze's El Cimarrón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hoto by Stephanie Berger.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