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蹴鞠究竟有多强?青训体系+俱乐部,远远强于现今国足

原标题:中国古代蹴鞠究竟有多强?青训体系+俱乐部,远远强于现今国足

齐云社——蹴鞠文化走向辉煌

2008年上映的由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中,虚构人物孙叔才(佟大为饰)在蹴鞠场上闪转腾挪,攻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进球。观众们为此欢呼雀跃,连坐在“VIP包厢”里的丞相曹操也为之快乐。

我们在上集中说过,这个片段,其实是唐朝蹴鞠规则的现代版本演绎。

诚然,在唐朝时期,蹴鞠就已经出现了强调对抗的类似于现代足球的比赛形式:长方形球场、两边各一个球门、两支球队、破门得分。但是,蹴鞠真正的大发展,还是要等到宋朝。

宋朝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循环系统的又一次高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生活的灵感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充分地迸发

其主要原因是手工业和商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宋朝时期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而城市人口的积累,为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强劲的动力。

  • 宋朝人民有着丰富的业余生活

在宋朝的城市文化发展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勾栏瓦舍的诞生:瓦舍是宋代的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肆,或者干脆简称“瓦”。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也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剧场。

勾栏瓦舍中的节目,有说话(现代相声的前身)、杂剧、歌舞等文艺节目,还有相扑、武术、蹴鞠等体育节目,这些项目都有各自的艺人组织,而蹴鞠的艺人组织就叫做“齐云社”

  • 宋元文献及考古发现中的瓦舍勾栏(图源)

这些瓦舍勾栏的广泛存在推动了蹴鞠文化在民间的火速推广。一直到南宋,蹴鞠文化终于走到了它的最高峰。

刚刚说到的齐云社,就是蹴鞠文化走向高峰时的产物。它非常类似于当今的足球俱乐部,是由专业蹴鞠从业者们组成的行业联盟,成员包括基层的蹴鞠演艺人员、训练人员、管理人员,还包括一些爱好蹴鞠的达官显贵。

在南宋文化最为昌盛的时候,齐云社已经成为了分会遍布全国,国内无人不知的足球社团。

齐云社组织机构健全,社内成员职位、分工明确:有作为最高管理人的都部署和教正,有负责社内事务的社司,有处理对外招待事务的节级与知宾,也有负责球队事务的会干、左军和直接参与比赛的正挟、副挟、解蹬、骁球、挟色、主会、出尖、守网、斜飞、骁色等(《蹴鞠谱》)。

这些社内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执掌着宋境之内大小各类蹴 鞠行业事宜,从蹴鞠规则制定到艺人等级确定,从传授蹴鞠技艺到宣传蹴鞠功能等无所不包,对蹴鞠运动的发展和衰微影响深远。

  • 齐云社的运转模式已经和现代足球俱乐部很相似了

比赛管理、规则与执行制定、社团运转、宣传、青训……

齐云社的运转模式已经和现代足球俱乐部很相似了,这是现代足球在封建社会时代的雏形。

宋朝时,不仅仅有直接的蹴鞠比赛形式,还出现了介绍、研究蹴鞠文化的书籍,比较重要的是以下三本:《事林广记·戊集》《蹴鞠图谱》和《蹴鞠谱》,这三本书都对宋朝时蹴鞠的玩法、规则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有详有略的介绍。

这些书都是重要的足球史料,足球发展史以及中华文化史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只可惜,浩如烟海的史籍虽然还在,但是蹴鞠的文化却早已埋葬在了中国的历史厚土当中。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子夜歌·人生恨愁何能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宋朝的繁荣是蹴鞠文化发展的温床
  • 看透足球,用专业的视角剖析球场动态,用生花之妙笔追溯足球源流。用来自内心的创作,呼唤读者的欣赏;用呕心沥血的文字,洞悉足球的本质。看透足球,立足比赛分析和足球故事,带给你最精品、最极致的球迷体验。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