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 ,一种惊艳千年的中国传统美

原标题:榫卯 ,一种惊艳千年的中国传统美

一榫一卯,藏尽中国天机!

最近几年,中国榫卯积木在海外爆火,

一段“中国榫卯工艺:古代乐高”的视频播放量破800万,56万人点赞。

工匠们用榫卯技艺将木头做成小动物、小玩具、小宫殿,

不用一滴胶水、一颗钉子,能随时拆装,

让老外惊叹不已,称之为“中国乐高”。

其实,榫卯可不仅仅是玩具,它是 中国木工的必备技艺,

榫卯是木质器物之间起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凸出部分为榫,凹进部分为卯。

隼为阳、卯为阴,阴阳相生,完美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榫"和"卯"

在紫禁城、祈年殿、应县木塔等古建筑,在明式家具中,处处可见榫卯的影子。

千百年来,它使古桥不断、宫殿不倒、家具不散。

中国榫卯,暗藏天机,蕴含古人的智慧,将这世间的美好环环相扣。

榫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古人的生活哲学。

木,生于野,安于室,完美契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备受重用。

而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很容易损坏腐化,

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研究出了一种叫榫卯结构的工艺。

▲明代家具圈椅—全榫卯结构,不用一滴胶水、一颗钉子

榫与卯之间通过木材的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

允许木材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形,在抵抗冲击力时,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到最小程度。

为了适用不同场景的受力方式,中国的手艺人 发明出更多 繁复的榫卯结构样式,

如接口形式更复杂的:

还有结合了转动的做法,接口形式更特殊、多元的:

多个构件结合,楔钉、凹槽综合运用的:

榫卯结构最常见的展示方式就是斗拱。

斗拱是大型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功用在于将屋顶的重量传递到柱子上,再由柱子传到柱础。

▲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集榫卯技术大成的特殊构件。

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 斗拱在中国建筑上的地位,犹柱式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亦未尝不可。”

山西应县木塔↓

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应县木塔。

不用一颗铁钉和螺丝,完全由54种斗拱榫卯咬合垒叠而成,经历40多次余震、200多次枪击炮轰,仍屹立不倒。

▲山西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能够具有这么强的抗震能力,

是因为 塔内所用的梁与柱之间都是用斗拱连接

而这些斗拱中的构件都是以榫卯结构结合。

这种连接形式类似于半固结半活铰的状态,能承受较大的弯矩;

构架水平分层,在地震波中的垂直冲击波攻击下,可以通过‘弹跳’的方式消解巨大的破坏能量;

构架的整体性有力地抵抗旋转波,所有的柱子都用顶部的梁枋连结成一个筒形的框架,保证了构架的稳定性”。

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大规模的木质结构群,

600年来一共经历了超过200次毁灭性的地震却仍岿然不动,

也是归功于 运用了丰富的斗拱连接的榫卯结构。

英国工匠曾拍摄过一个节目《紫禁城的秘密》,

在里面搭建了一个迷你的榫卯结构建筑,在7.5级地震下,

墙面都倒塌了,榫卯结构建筑还依旧挺立。

榫卯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融合

榫卯结构是我国工匠的集大成之作,是人类建筑史和家具制造史上的奇迹。

不但在历史中大放异彩,在当今社会也有应用,且不断惊艳世人。

与现代建筑的碰撞融合↓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被称之为 “东方之冠”。

整个场馆以斗拱为架构、以斗冠为造型,

斗冠则是由56根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

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武汉绿城诚园美学馆内部空间的顶部和室内装饰上采用了榫卯的结构手法,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精髓,

化繁为简,一榫一卯,诉说着前世今生的承续。

与现代家具的碰撞融合↓

提起现代家具,就不得不说宜家,作为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

宜家的家具一直因为方便拆卸和组装被大家所喜爱。

曾经宜家为了解决家具难以组装的问题,经过了几年的头脑风暴和创作,

终于以榫卯结构为基础进行设计,打造出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完成组装的家具。

宜家在榫卯结构上开发了新的接合方式,叫做楔形榫钉。

楔形榫钉是靠着波纹的造型连接,结合了榫卯和螺丝的原理。

采用了楔形榫钉后,原本需要半小时组装的家具,现在只要 3 分钟就可以完成。

宜家的 Lisabo 系列,还靠着楔形榫钉拿到了 2016 年红点奖。

中国著名设计师杨明洁所设计 羊舍扶手椅。

将传统榫卯工艺重新建构,

选用燕尾榫结构巧妙地将不同角度的靠背、座面、扶手斜角拼接为折纸状的整体构架,

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获得了美国 IDEA 设计奖。

纽约设计师Paul Loebach的扁平化卡槽椅PEG。

通过榫卯将八个桦木零件现场拼装嵌套,过程就像完成一块立体拼图,

而且零件会随时间推移而自然伸缩,让各部分卡合地愈加牢固。

重新定义中国新榫卯

榫卯,一种将自然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的东方智慧,正在慢慢远离现代中国人的生活。

“榫卯肯定不是未来建筑和家具的趋向,它的技术已经到顶端了,造型系统也很完善了,我们再用它,只能是作为一个精神和文化符号。” 痴迷于榫卯的艺术家傅中望说。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中国人留住榫卯?让普通人也能感悟中国工艺背后的哲学?

▲全榫卯结构的北京故宫角楼积木模型

卢梭说: “工匠是最正直最古老的职业”。

中国有那么一批匠人,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里,他们穷其一生,花费毕生心血依然坚守着这传统工艺的传承。

比如中国古建筑榫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微缩营造技艺开创者王震华先生。

他闭关五年,用7000多个零件,十万多道工序,

完全用榫卯结构,纯手工打造了天坛祈年殿81倍微缩模型,

惊艳世人,获得了“ 2016世界手工艺产品博览会金奖 ”。

他毕生的理想就是用全榫卯结构,再现中国十大古建筑和故宫全景。

比如放弃国外高薪生活,不顾一切,一路狂奔,只为让榫卯积木像可乐那样流行起来的榫卯匠人刘文辉。

他希望有生之年, 重新定义中国新榫卯,让榫卯能够作为中国文化符号,让更多人知道。

▲刘文辉作品—微缩版的观音阁榫卯模型

还有要做中国最好的古建筑模型的石荣敏,他认为,没有普及,那来的传承。

... ...

除了有这么一批热爱中国传统手艺的匠人的坚守,

榫卯结构也在以新的形式被普通人所认知和了解,

比如用榫卯结构做的积木、玩偶等。

祈年殿积木模型↓

王震华和团队打造的更为美观,也更适合普通人拼接和学习榫卯技巧的新祈年殿积木模型。

模型同样采用榫卯的建筑手法,做到 不仅形似,更有神似。

零件共有877个,做到“不用编号,可以任意拆装”。

打破国外乐高的拼接思维,回归了中国榫卯的中心思想。

古代中国兵俑系列玩偶↓

整套积木运用了传统的“龙凤榫穿销”,属于榫卯结构的一种。

每块零件互相咬合,互相支撑,具有很强的抗震力和抗摔性。

文化是有记忆的

血脉传承是我们对于过去的一种认同和归属感

是在浮躁社会中寻求返璞归真的本心

是我们对于千年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已不必赘述榫卯的妙处

这些魅力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只有真正地拥抱过去

才能在传统的沃土中获得滋养

开出新生代文明的璀璨花朵

图文编辑:核桃 / 图文审核:三川

更多福利领取

免费领取 | 2022iF设计奖获奖作品集!

免费领取 | 500+适合“初学者”工业设计手绘图!

讲座回放 | 柳冠中、杨明洁、何人可、王受之、余隋怀...

这几个工设人的宝藏公众号,你不会还没关注吧?

学工业设计,抖音、小红书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博主?

你的点赞、转发、在看,我都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