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昆虫摄影(8)蜉蝣,原始又美丽的昆虫,说说蜉蝣的拍摄技巧

原标题:聊昆虫摄影(8)蜉蝣,原始又美丽的昆虫,说说蜉蝣的拍摄技巧

蜉蝣是蜉蝣目中所有昆虫的通称。俗称也叫“一夜老”。形容蜉蝣成虫的生命期短,一般只活几小时或者数天,成虫只为繁殖后代而生。

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8)

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体型结构,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和蜻蛉目同分为古翅次纲)。蜉蝣的成虫在外观上虽然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体呈现的是体形细长,体色雅致,细长的尾丝,更加呈现了蜉蝣的体态轻盈、美丽。

蜉蝣(佳能百微,手动全景接片(一组2张)拍摄)

蜉蝣(佳能百微,手动:f/8,1/125)

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8)

蜉蝣的生活史为:卵-稚虫(幼体)-亚成虫-成虫。稚虫(幼体)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蜉蝣生活的地方,水质的污染少)。蜉蝣成虫常在溪流、滩湖附近活动。春夏两季的午后至傍晚,为蜉蝣成虫的活动高峰期。

蜉蝣(佳能百微,手动全景接片(一组4张)拍摄)

蜉蝣属于中、小型昆虫,常见的蜉蝣体长在3-15mm左右。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如果我们留意,春夏季节里,在水质较好的溪流、滩湖附近,还是可以遇到的。

蜉蝣,体长约4mm(佳能百微,手动:f/8,1/125)

红腹四节蜉蝣,体长约13mm(佳能百微,光优:f/8,ISO:200)

蜉蝣的成虫,美在体态轻盈,体壁薄而有光泽,常见为白色和淡黄色。翅膀膜质,翅脉网状,停栖时翅膀收拢直立。这是我们拍摄蜉蝣中,需要着重呈现的拍摄的要点。

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8)

拍摄蜉蝣的相机设置。蜉蝣的成虫多在午后、傍晚出现,有趋光性。许多时候遇见的蜉蝣,是停栖在清早户外的草叶,石壁、墙壁等场景物上。相机的设置可依个人使用喜好,或是具体的拍摄情况而定。光圈优先,或是快门优先(甚至手动)均可。光圈则以镜头的最佳成像光圈(f/5.6-11)为宜。

石壁上的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6.3)

草叶上的蜉蝣(佳能百微,快优:1/80)

拍摄蜉蝣的镜头选用。常见的蜉蝣体长约3-16mm,加上细长的尾须,整体的体长还是可达20mm左右(或以上的)。这一点是非常适合微距镜头的“近可特写,远可全景”的(景别)拍摄特点,使用起来顺手便捷。近摄附件(如:近摄接圈或是近摄镜片)也是备选配件之一。它可以通过与微距镜头和常规镜头的配接使用,增加微距镜头和实现常规镜头的微拍能力。

蜉蝣(佳能百微+近摄接圈,手动:f/8,1/25,ISO:400)

蜉蝣(佳能百微,手动:f/8,1/60)

蜉蝣(佳能百微,手动:f/8,1/60)

拍摄蜉蝣的摄影用光。逆光、侧光中最佳的用光。它能将蜉蝣成虫薄而有光泽的体壁,翅膀膜质与翅脉网纹,有细节、有质感地呈现出来。

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8)

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8)

清早的散漫光,虽然没有逆光、侧光那样能够将蜉蝣的通透质感呈现出来。散漫光下也是可以将蜉蝣的体表质感、纹路细节清晰、细腻的表述出来。这是散漫光的特质。

红腹四节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8,ISO:200)

蜉蝣(佳能百微,手动:f/8,1/60)

拍摄蜉蝣的要点。蜉蝣喜欢活动在有溪流、滩湖的环境,停栖时也多是在草叶上,很多时候处在杂乱的场景物之中。因而,充分利用微距镜头(或是常规镜头+近摄附件)“浅景深”的特点,将杂乱的场景处理成模糊虚化的散景效果,是化繁为简,提升画面观感的重要途径。简洁的画面,是一幅好作品的三个要素之一。

蜉蝣,前后场景物模糊虚化的散景效果(佳能百微,光优:f/8)

拍摄蜉蝣,留意镜头焦平面,尽可能的与蜉蝣的身体平面保持一致,尽可能的将“扁平”的蜉蝣身体各个部位,清晰的呈现在画面(镜头焦平面)上。好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清早遇到蜉蝣成虫的。这个时候停栖的蜉蝣比较安静,活动性不强,我们可以较为从容地进行拍摄。

蜉蝣(佳能百微,光优:f/8)

(已经分享的“聊昆虫摄影”系列文章:(1))常见的昆虫,小动物可以放到手上进行拍摄吗?(2)凤蝶,蛱蝶,小灰蝶,几种常见的蝴蝶拍摄技巧(3)小螳螂可爱,大螳螂清秀,怎样拍摄螳螂更精彩。(4)说说蜻蜓豆娘的拍摄。难拍的蜻蜓,亮点多的豆娘(5)说说瓢虫、金花虫的拍摄技巧要点。(6)螽斯是什么昆虫?螽斯的拍摄技巧。(7)说说竹节虫的拍摄技巧,竹节虫全景接片的拍摄)

蜉蝣(佳能百微,快优:1/320)

(原创摄影图文,分享摄影实拍感受,如有疑惑请留言。谢谢您的观看欣赏和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