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狮子吼”怎么演变成“河东狮吼”了?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艺      时间:2014-06-20

导读:“河东狮吼”的来源是佛教“狮子吼”?现代电视或电影里总是用“河东狮吼”来形容悍妇,或者把佛门狮子吼说成一门极其高深的武功,一声大吼就能把人震死,最少也能震聋或受内伤或吐血。其实这是对佛教“狮子吼”的严重曲解。

“狮子吼”(资料图)


雄狮(资料图)

 

  现代电视或电影里总是用“河东狮吼”来形容悍妇,或者把佛门狮子吼说成一门极其高深的武功,一声大吼就能把人震死,最少也能震聋或受内伤或吐血。其实这是对佛门“狮子吼”的严重曲解。

 

  什么是佛门“狮子吼”?

 

  佛教“狮子吼”:谓佛以无畏音说法,如狮子之咆吼。狮子为百兽之王,佛亦为人中之至尊,称为人中狮子,故用此譬喻。当佛说法时,菩萨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恶魔生怖畏;犹如狮子吼时,小狮子亦增威,百兽怖伏。

 

  狮子与“实质”谐音,所谓佛门狮子吼乃是如来直接开示最微妙的法门。直指佛法最真实的本义,一点都不掩饰解释修行成佛的秘密。直指禅心,见性成佛。但由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根性浅薄,所以要先拐弯抹角,说千经万典,种种比喻,令一切众生入佛知见。而佛门狮子吼是一点都不掩饰,也不比喻,反而使众生震惊,原来佛法如此简单,象群兽闻狮子吼叫一般,呆若木鸡,心惊胆颤。

  

  但有上乘根性的人还是可以接受和修行的,自古以来,能接受狮子吼法门的人不多,最著名的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慧能大师也是把狮子吼法门诠释的最透彻的高僧之一,所谓的狮子吼法门说白了就叫“自性法门”。佛门中演说狮子吼法门的最主要经典包括《金刚经》、《心经》、《天地八阳神咒经》、《如来狮子吼经》。

  

   妒妇“河东狮吼”的渊源

 

  “河东”,原指山西境内的黄河以东地方,柳姓氏族曾经是这个地方的显赫大族,唐代大诗人杜甫又有过“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所以“河东”成了柳姓人的代称。

 

  洪迈的《容斋三笔》里面记载:在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陈慥字季常,笃好佛教,自号“龙丘居士”。他“好宾客,喜蓄声妓”。但是陈慥的妻子柳氏,却是一个非常“凶妒”的泼悍妇人。虽然陈慥年轻时喜好剑术,曾自诩是一代豪士,可不知为什么,他在自己性情暴躁的妻子面前却一点威风也使不出来。

 

    有一天,陈慥在家中宴请宾客,还找来几位美丽的歌妓在酒宴席上唱歌跳舞,以助酒兴。这时,他的妻子柳氏吃起醋来,跑到隔壁发作——她不光大喊大叫,还用木杖猛烈地敲打间壁的木墙,弄得众人很是无趣,而陈慥居然露出很害怕的样子,赶紧让仆人送走了歌妓,众人也纷纷告辞,于是一场宴会就这么被闹散了。大文学家苏轼那时是陈慥的朋友,彼此间很要好,诗文往来也没有什么拘忌,当他听人说起这件事以后,就写了一首诗打趣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在这首诗里,苏轼把陈慥的吃醋又嫉妒的妻子柳氏比做狮子,以佛教狮子吼来比喻柳氏发威时的样子。成语“河东狮子吼”便由此而产生。由于陈慥字季常,所以,人们又用成语“季常之惧”或“季常之癖”来形容人惧怕妻子。“癖”者,病也。惧内到了成病的程度,嘲笑意味甚浓。

 

  佛教需要在自身品格与世俗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

  

  至于为什么佛门“狮子吼”会被演化成“河东狮吼”,也许是在佛教深入民俗之时,逐渐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其生存就此取得了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因此而充满了清新的“生活气息”。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以牺牲佛教自身的“高贵”品格而低就于世俗心理、生活需求为代价的。如何在保持佛教自身的出世品格与满足世俗需求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恐怕也是当代中国佛教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菩萨在线编辑部整理)

 

 

(责任编辑:彭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