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说丨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撰文:孙秀华 | 2022-08-10 09:09

“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叶圣陶散文《藕与莼菜》细腻笔触描写藕与莼菜这两种水菜,乡思缠绵,告诉我们“所恋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叶圣陶的故乡是江苏苏州,文中他写莼菜时说,“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

啊,令人心醉的“无味之味”!

图为莼菜 来源:宜兴发布

莼菜的美味似乎确实肯定无从言表,只有亲口吃过的人儿才可以感受那“丰富的诗意”,懂的都懂……检校下来,把莼菜滋味描摹得较为出色的是明代袁宏道,其《湘湖记》曰:“萧山……莼尤美……其根如荇,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泠泠欲滴。其味香、脆、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其品可以宠莲嬖藕,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中之杨梅,可异类作配耳。”袁宏道笔下,与莼菜美味有些关联或略可相提并论的是鱼蟹、莲藕、兰花、荔枝、杨梅,概括说大概就是“香、脆、滑、柔”,嗯,还是懂的都懂……

满是“牵系”“恋念”,而叶圣陶在故乡天天吃莼菜是在春天,但古诗文里的莼菜秋天更有名气,且秋天的莼菜还跟秋风、鲈鱼形成了著名的组合。

欧阳修《初出真州泛大江作》诗云: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诗句意思是说,一叶孤舟,每天在大江中远行,苍茫的云气笼罩,前途漫漫。在靠水的山脚,将船帆调转,在夜空中,看北斗星来判断方向。云间的大雁渐渐飞下水田,霜晨朝阳刚刚开始映红枫叶。莼菜和鲈鱼正味道鲜美,远道而来,我心怀喜悦,赶上了这爽爽的秋天。

图片来源:扬州文旅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当时欧阳修贬官任峡州夷陵县令(今湖北宜昌夷陵区)途径真州(今江苏扬州仪征市),后乘船沿着长江西上。写作手法上是欲扬先抑的,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诗歌的前四句与后四句转折变化很大,从刻意描写反映的幽寂、孤独、困顿和茫然变成了从容、轻松、喜悦和坚定。

而诗歌尾联“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实则概括运用了西晋张翰“秋风莼鲈”的典故。《晋书·文苑列传·张翰》载曰: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时人贵其旷达……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张翰被誉为“江东步兵”是说他可媲美著名的阮籍阮步兵,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而世称“阮步兵”。“齐王冏”是指晋惠帝时的齐王司马冏。张翰任齐王司马冏的大司马东曹掾时,曾告诫同乡顾荣要“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明智机断,瞻前顾后,留有退路。再后来,才有张翰高调裸辞的旷达言行,看过了世界这么大,想到家乡那么美我要回去:“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命驾而归。”

图片来源:夷陵发布

而单独讲到莼菜,早在《诗经》里就有她的芳踪。《诗经·鲁颂·泮水》三章有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这个“茆”(máo)即莼菜。三国时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注解说:“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谓之‘莼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水中皆有。”吴国的陆玑考察说,这莼菜在湖泊池塘里到处都有,还有“水葵”的别名,而葵菜是古代最重要的蔬菜,莼菜别称“水葵”这反映出莼菜也应该是当时相当重要的蔬菜名品。

苏轼在《忆江南寄纯如五首·其二》中盛赞曰:“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莼羹。”至大宋朝,对于莼菜的书写达到顶峰。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曰: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蓴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

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少游”指秦观,秦观字少游。这是苏轼寄送扬州特产给秦观而专门写下的诗作,其中写到了扬州特产之一的莼菜。诗歌第三句里的“蓴茁”,即“莼茁”,对比下一句的“姜芽”,“莼茁”所指当是莼菜茁壮肥美的茎叶,特指未露出水面未展开的带茎莼菜。值得注意的还有七八两句,“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这是说淮南一带,一直有祖传秘方啊,可以把这些美味都封在“瓶罂”里,腌制或以其他方式“秘制”保存,且利于长途寄送、贩运。这表明,至迟在苏轼的时代,这作为扬州土特产之一的莼菜早已规模化商业量产、行销了。

图片来源:扬州文旅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词里有曰:“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在辛弃疾笔下,朋友来信催促品尝莼羹鲈鱼美味,但“斜阳依旧”“眇眇愁余”,辛弃疾手捧的是司马迁的“太史公书”(指《史记》),感念山河殊异!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辛弃疾笔下的“莼鲈”典故,也早已从单纯的思乡之情、归隐之志升华为赤胆忠心、家国情怀。

人以类聚,辛弃疾的好友刘过给我们留下了“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的名句。刘过《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词曰: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虽然有些苍凉无奈,但刘过的情感是慷慨激昂的,在旷达飘逸背后是诚挚和恳切,志向恢弘,以身许国, 胸怀日月。

图片来源:扬州文旅

从《诗经》到张翰,到苏轼,到袁宏道,到叶圣陶《藕与莼菜》,味美的莼菜在诗文里是如此耐人寻“味”,清雅无双。而欧阳修、辛弃疾、刘过……宋代先贤把他们的政治理想、人生信念和忠君爱国萦绕在莼菜诗词里,情怀诚挚,感人至深,又从思想和情感上超越了莼菜舌尖美味的表达。

那么,莼菜到底是如何美味呢?我们要不要在这秋风初起时潇潇洒洒地尝一尝?

欢迎吃过的朋友们留言摆一摆莼菜的味道和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