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人人都是摩尼宝珠/谭文信

难信之法:谭文信

李炳南老居士在其《佛学概要十四讲表》的介言中提到: 

“中国伦理,印度佛学,欧美科学,为造福世界之三大学派,我国虽然全有,但科学早就落伍了,伦理也一度受了邪风,遭了摧残,佛学根本就不普及,流行民间的,多半是宗教仪式而已。”

李老居士这段话的时代背景是台湾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 ,也就是他在50年前的社会观察。现在全世界都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当然也包括迎头赶上的华人世界。至于摧残伦理道德的邪风,可能和当时的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有关。而他所说的“佛学根本就不普及,流行民间的,多半是宗教仪式而已。”是李老居士当时的观察,但一直到今天,对佛教而言,依然还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就要发觉佛教界今天到处流行盛大华丽的宗教仪式,世人根本就不在乎认识真正的佛学。

李老居士的门人吴思飞老师在其《佛学概要十四讲表述记》提到欧美科学时,认为是“着重物质现象之研究利用,以谋人类物质生活之改善,其旨在‘利用厚生’。”

     他认为中国伦理是以儒家为代表,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进而推己及人,乃至家国天下,以谋全体人类社会之安定和平,其旨在‘修己安人’。”

而印度佛学,他认为流传到世界各地的南传与北传及藏传佛教都是“着重心灵之觉悟,智慧之开发,而得大自在、大解脱;如此‘自觉’,亦如此‘觉他’,故其旨在‘自觉觉他’。”

无可否认,科学的大大发展,使人类有人定胜天,人是万物之灵的错觉。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就使人心一直缠绕在饮食男女的欲望中无法自拔,就像香港某歌星到了七十多岁也要继续风流快活。吴思飞老师认为这样下去,整个社会最会形成价值观的错乱与理性的崩溃。

开发无限潜能佛性

李老居士是以弘扬儒佛文化为宗旨的,他与他的学生相信这样可以纠正现代文明的偏执。他们认为现代人用来推理与实验的心,都是现前的思想意识,其实层次不高的。而儒学与佛学,会先通过一些方法提升人类“心识”的层次,比如说,先反省平时的过失,以消除内心的不安,接着以专注力凝聚身心能量,再开发出具有无限潜能的佛性。

这种提升心识的功夫,儒学用的是“格物、致知”,佛教的就是“戒定慧”,这里面的理论与实践都保存在儒佛的经典中,都是古人锻炼身心灵后的智慧结晶!

不过坊间流传的弟子规并不能完整表达儒家思想,能够真正反映儒学活泼精神的是《论语》,李炳南老居士晚年也是在推动论语的学习。所以不要以为《弟子规》就代表儒家,那是会闹笑话的。

我觉得通过儒佛的学习,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身心的平稳,而且还能够认识自己,知道真正的自己是谁,也看得到生命的终极出路;会明白人不只是一个帮助社会生产的工具,最后还要变成被典当的破铜烂铁而已。

在佛陀的眼中,其实每一个众生都是珍贵无比的摩尼宝珠,只是我们自己遗忘了而已。

反应

 

登彼岸

佛法的八面玲珑术/谭文信

难信之法:谭文信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王小波《万寿寺》

我重读李炳南老居士的《佛学概要十四讲表》,浮现在心里的就是已故作家王小波的话: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这个年代还有人想纯粹的认识佛学,只是要单纯的和佛陀打个招呼吗?请问还有这样的人吗?举目望去,在佛教界,无非多是功利色彩浓厚的祈福或求感应的活动。

如果没有人想研究佛学,我还有必要继续介绍李老居士的《佛学概要十四讲表》吗?

李老居士的第二讲表(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主要是提出了三个范畴来方便我们认识佛学。

第一个范畴是“体、相、用”;

第二个范畴是“因、缘、果”;

第三个范畴是“事、理”。

“体”,主要是涉及万法的性质,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无形无相的佛性。在这个最根本的层次里,所有生命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充满着能量。

“相”包括了会成住坏空的物理现象和不断生老病死的生理现象,以及一直在生住异灭的心理现象。

“用”是说万法的作用,会因为各个相的变化而改变。就像水、蒸汽、冰块,各有不同的功用,如温水可以解渴,蒸汽可以烹饪食物,冰块就可以让食品保鲜。

都在“相”与“用”内团团转

我们一般人都在“相”与“用”的范畴内团团转。只有想修行的人才会去探索与修证无形无相却存在的佛性,以重新启动生命的能量,给自己与世界带来疗愈。

在“因、缘、果”的范畴,佛法特别重视“缘”,也就是辅助“因”成就的其他条件,我们称之为“助缘”。只要控制了缘,就可以影响结果的好坏,而改变了命运。

毕竟只有种子,是不能开花结果的,还是必须加上泥土、阳光、水分、肥料等助缘才能成就。

“缘”,一般上可以分为下面3种:

1.所缘缘:指我们的心念所攀缘之对象,一般人的所缘缘可能是努力提高收入的情境,这时他们的所缘之缘就是与经济利益相关的资讯。

喜欢行善的人就可能聚焦于社会的苦难而大力推动救济活动。

2.无间缘:是指我们的念头,前念后念,接续不断,故名无间。比如说,一直聚焦于经济发展或救济事业

3.增上缘:除前面两种缘外,其他所有可以增加帮助因缘成熟的力量都是;比如说阅读财经杂志增加理财知识或关注社会新闻,以增加可以救济的人事。

总之,因缘果是非常错综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交代过的。

以理论做事 以事实验证理论

第三个范畴是“事、理”:就是事实与理论。吴思飞老师在其《佛学概要十四讲表述记》提到必须“以理论去做事,以事实来验证理论”。

比如说,知道了自己有珍贵的佛性,就要开始去把这个潜能开发出来。明白了改变命运的关键在于把握“缘”,那就应该努力去培养善缘,以改变结果。我们所缘之缘要选择有正能量的,然后念念不忘的与之相应,再加上好的环境因素,以增上成功的几率。

在本文结束之前,就以吴聪敏居士的《佛学概要十四讲》的一段话来当作结论:“整个说来,佛陀既依照体、相、用、因、缘、果、事、理等八方面来解析宇宙和人生,吾人亦当依这八方面来认识本身和环境,才能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