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熱文

明明不愛吃鯨魚了,日本人為何賭上國際形象要捕鯨?

日本人幾乎也都不太吃鯨魚了,為什麼還要如此大動作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呢?

IWC-日本-鯨魚-捕鯨 南冰洋將成鯨豚保育區,日本計劃在領海內允許捕鯨。圖片來源:GettyImages提供
    其他

日本計畫於今年退出IWC的消息傳出之時,各界的反應又快又猛。批評者表示,此舉就像是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然而,此事並非表面看來那樣。

首先,日本早已在南冰洋違背了誓言。自IWC於1986年實施暫停商業捕鯨至今,幾乎每個南半球的夏季,日本皆以「研究」之名捕鯨(鯨魚肉最終則會出現在餐廳);海洋守護者協會則試圖破壞其捕鯨行為。

現在,南冰洋在兩世紀的工業規模捕鯨後,終於成為鯨豚類保育區。海洋守護者協會宣告獲勝,澳洲可能也鬆了一口氣。在紐澳日三國尋求合力面對中國崛起之際,這就像是拔出了一根肉中刺。

事實上,日本已無力負擔南冰洋捕鯨,即使放棄捕鯨會戳破「研究」的謊言。

南冰洋捕鯨產業嚴重破產,實際上已經有如國有化,每年需要數億美元補助。

另一方面,鯨魚肉雖然仍會出現在日本的菜單和貨架,消費持續大減。油膩的鯨魚生魚片不再有吸引力了,大部分是出現在學校和養老院,那些顧客幾乎不能挑食選擇的餐桌上。

廣告

然而,日本國內仍有小型但影響力十足的遊說團體。幾座小鎮有著捕鯨的古老傳統,但IWC並未將它們考量在內。因此,日本政府計畫在巨大的領海之內允許捕鯨。有個小型地方船隊,靠著以「研究」為名、捕捉IWC並未涵蓋的鯨豚類存活;不受IWC限制後,它每年捕獲的小鬚鯨,可能會從50頭增至300頭。

日本曾試圖在IWC之內達成類似安排;十年前,妥協似乎近在咫尺,但保育人士的壓力促使澳洲收回支持。如今,日本放棄捕捉族群數量較為健康的南冰洋小鬚鯨,在不受監控的情況下,重回北太平洋、捕捉健康狀況較不確定的族群。

不過,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說,政治考量高於一切。

廣告

自民黨內的保守派認定,捕鯨是種民族象徵。民族派不滿安倍計畫允許更多外國人移居日本,也逐漸認清,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爭議,只有可能達成令人失望的妥協。保護捕鯨人,則是種相當有用的安撫手段。

鯨魚被放上權宜算計的祭壇後,是否會在日本週邊遭到無情捕獵?不見得會。捕鯨行為或許回到了日本,但(大多為隱性的)補助必定會減少。此外,這個僅只模糊意識到捕鯨產業存在的國家,也終於可以好好辯論捕鯨的利弊。

(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解讀・債券關鍵字 S2Ep.1】何時降息?投資專家解析,爭取收益關鍵應掌握全球先機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