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牛 黃牛水牛大不同

記者高維奇/報導

傳說黃牛與水牛為世仇冤家,老死不相往來,因此不可能結合繁衍下一代,其實在科學分類上兩種牛不同屬,不會有繁殖行為,同樣是牛,兩種牛還有哪些差異?

在台南市收容年老耕牛的「老牛的家」,員工常會對遊客講關於水牛與黃牛的故事:傳說黃牛與水牛本來是哥倆好,某年夏天兩隻牛約好去泡澡,忙中黃牛穿了水牛原本較寬大的衣服,覺得輕鬆自如,索性不還水牛了;水牛吃了悶虧,穿了黃牛原本較緊的衣服,非常悶熱必須時常泡水,忍不住向黃牛索討,黃牛虛與委蛇,最後相應不理,兩牛因此結下世仇,立誓後世不得通婚往來,之後人們也將無法履行承諾之舉稱為「黃牛」。

台灣本來只有黃牛,漢人來台後從華南一帶引進水牛,荷據時期已開始,鄭成功時代,為了鼓勵漢人到台灣開墾,引進更多的水牛耕田。

水牛體型比黃牛小很多,拉車負重較吃力。高維奇/攝

嚴格來說,黃牛和水牛截然不同,同樣是牛科,黃牛為「牛屬Bos」,水牛為「水牛屬Bubalus」。同為豹屬的獅子、老虎還可以交配生出「獅虎」,驢和馬可以生騾,同樣是牛,黃牛和水牛就是沒辦法,也難怪老死不相往來。

黃牛體型碩大,有的公牛重達一噸以上。高維奇/攝

黃牛與水牛都是台灣早期農村的動力來源,農民選擇黃牛或水牛的考量點並不有明確,有些是地區及農家傳統,早年習慣養水牛的農村,後代也就傳承下去。一般而言,黃牛的體型較大,從600至1200公斤,水牛300至600公斤。兩種牛對耕田都能應付自如,動作較慢的水牛扭力似乎有利於耕田,如常要拉車載重貨,力氣較大且腳程較快上黃牛是較佳選擇。

水牛怕熱,夏天常要泡水降溫。高維奇/攝

台灣天氣炎熱,對牛的耐力是一大考驗,台灣的耕牛是高溫耐受性佳較的品種,較能適應亞熱帶的氣候,其中黃牛又優於水牛,因為水牛的汗腺數遠少於黃牛,因此水牛習慣泡水降溫,水牛在烈日下工作一段時間後,主人就會牽到農田排水渠道或水塘泡水,黃牛只要牽到樹下休息即可,因此不方便泡水的地方就不太適合養水牛。

黃牛雖然較不怕熱,夏天日正當中的時刻還是要在陰涼處以免中暑。高維奇/攝

黃牛除力氣大腳程快適合拉車外,不怕熱也是優勢,如果用水牛長途拉車,由於力氣較小,載運重貨例如原料甘蔗,常要動用兩隻牛隻才拉得動,車伕必須沿途用水澆灌水牛為其降溫,以免中暑。

在台南市政府「老牛的家」安養的水牛與黃牛。高維奇/攝

農耕機械化後,耕牛數目銳減,少數老農的牛已不再耕作,農民捨不得賣掉牠們被屠宰,又缺乏體力繼續照顧老牛,因此台南市政府幾年前在柳營區德元埤成立「老牛之家」,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安全又舒適的環境,以尊敬長者的那份心意照顧辛苦一輩子的老耕牛,目前收容3隻水牛及2隻黃牛。成為中小學的戶外教室,想要清楚黃牛與水牛的差別,去一趟老牛的家就很清楚了。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