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铙(náo)”一下!听见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回响

来源:央视新闻 | 2023年09月27日 07:10:00
央视新闻 | 2023年09月27日 07:10:0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文能作为打击乐器

  武能号令军队收兵

  今天,一起认识

  西周云雷纹青铜大铙

  01

  “能文能武”

  这件大铙中看又中用

  铙(náo)是我国古代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

  乍一看像个手摇铃

  其实,它比手摇铃大很多很多

  重达200多斤,高达76.8厘米

  是福建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大铙

  也是福建最大的商周青铜器

  这件大铙相当精致

  通体布满商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纹

  铙体两面各有圆枚十八个

  每个圆枚为半球状凸起

  甬的两面有一对兽目

  与云雷纹组成兽面纹

  它不仅“中看”,更加“中用”

  使用时,需将铙口朝上

  放在木架上

  用木槌敲击不同部位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这就是神奇的“一铙双音”

  战时,古代士兵听到铙声就会收兵

  此外

  铙可以和其他乐器组合在一起

  演奏出上古“交响乐”

  也可以作为祭祀时的“重宝”

  在仪式结束后进行埋藏

  02

  大大小小、按序排好

  听,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旋律

  铙,大小不一

  一般来说

  铙越大,声音越厚重响亮

  △亚弜(jiàng)编铙(左图)中最大的一个,比西周云雷纹青铜大铙小很多。

  铙可以单个敲击演奏

  也可以成套演奏,即编铙

  一起听听编铙的声音↓↓

  编铙有较完整的音阶旋律

  由数个大小不一的单铙

  按照不同的音高排列成序

  最著名的编铙当属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

  亚弜(jiàng)编铙

  五枚一套,构成四声音阶

  能发出相当于现在C调的五个音

  △亚弜(jiàng)编铙,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到了西周中晚期

  铙演变成了甬钟

  (注:区别在于钟的开口朝下,而铙的开口朝上)

  而后又逐渐发展为大家熟知的编钟

  铙作为殷商礼制的代表性乐器

  对于探索殷商乃至周初礼乐制度的

  确立和推行有着重要意义

  03

  笛、篪、镈、篌......

  来看线上大型“古代乐器展”

  不只是铙、甬钟、编钟

  往期的《文博日历》

  出现过不少中国古代乐器

  八千多年前的贾湖骨笛

  五孔的、七孔的甚至八孔的

  不规则的鹤骨

  却能吹出曼妙的七声音阶

  电影《封神第一部》中

  伯邑考演奏的彩漆竹篪(chí)

  形似于笛

  但篪的音色更为浑厚而庄重

  两千多年前的青铜编钟秦公镈(bó)

  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

  青铜乐队中的“节拍担当”

  负责指挥和把控乐队的节奏

  民族特色鲜明的翔鹭纹铜鼓

  A面能煮饭,B面能伴奏

  如今在岭南很多地方

  还回荡着铜鼓的浑厚声响

  一千多年前的“乐队”绘彩陶伎乐女俑

  集齐了隋朝最为流行的七种乐器

  吹奏、弹奏、击奏

  三种演奏方式统统拿捏

  “铙”一下

  听见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回响

  那是千年前古人的智慧

  那是礼乐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王丹妮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武贺

特别鸣谢丨福建博物院 总台福建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编辑:邢斯馨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文博日历丨“铙(náo)”一下!听见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回响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