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田市新勝寺與市川團十郎之緣

一 初代、第二代“成田屋”的開端

初代團十郎的形象
第二代飾演的助六

江戶歌舞伎第一人 —— 初代團十郎的心願

初代團十郎為歌舞伎的舞臺引進了以暫和鳴神為代表的荒事(歌舞伎的一種角色。通常由成年男子扮演具有超人力量的正義勇者。),深受觀眾們的歡迎。但苦於後繼無人,便在成田山當時的本堂即藥師堂一心求神賜子。終於,如願以償,喜得長子。

為報答不動尊的恩德,父子共同演繹“兵根元曾我”

初代團十郎父子在中村座共同演出的“兵根元曾我”呈現的是向不動尊的祈願得以實現,因喜得長子而向不動尊表達謝意的演出,是以不動明王為主題的首部歌舞伎。該演出大獲成功後,為了表達感謝之情,市川家向成田山敬奉了大神鏡。而且,也是以此次共同演出為契機,市川家開始使用“成田屋”這一屋號。

成田山江戶出開賬之始,“分身不動”大獲好評

成田山在江戶深川舉行第一次出開賬(日本寺院將寺院的佛像移至他處設龕供奉的做法)期間,由初代團十郎飾演胎藏界不動尊、第二代團十郎飾演金剛界不動尊的歌舞伎“成田山分身不動”同時上演,獲得了觀眾的極大好評。一時間,成田屋市川團十郎的虔誠皈依與不動尊顯靈的傳言傳遍了江戶的大街小巷。

被稱作“成田不動尊所賜之子”的第二代

第二代團十郎10歲便開始登臺演出,奠定了兒童角色的基礎。父親去世後,年僅17歲便襲名團十郎。不論是荒事,還是像助六這樣的和事,他都能演繹得惟妙惟肖,在當時被稱為“成田不動尊所賜之子”

向成田山不動尊祈願 病獲痊癒

初代和第二代供奉的大鏡

第二代團十郎對不動尊的信仰與其父相比毫不遜色,在襲名團十郎的同一年,他曾在成田山上斷食修行,祈禱演藝水準的提升。此外,據說在他患眼疾以及其他難治之癥時,向本尊祈禱竟獲痊癒。諸如此類的顯靈之說還有很多。

二 第七代、第八代與“三升額堂”

第七代與第八代共同出演勸進帳
第七代飾演的助六

江戶歌舞伎第一紅人 第七代團十郎的求子祈願

年僅十歲即襲名團十郎的第七代,被評為最優秀的演員,在當時深受觀眾們的喜愛。他整理創作了有名的歌舞伎十八番,被譽為中興之祖。同樣,他雖然女兒眾多,奈何子嗣緣淺,於是也向成田山的不動尊祈願賜予子嗣。

不動尊顯靈,江戶時代最後一位團十郎誕生

第七代團十郎向不動尊的求子祈願得以實現,盼望已久的繼承人終於誕生。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個月,第七代便將其帶上舞臺與觀眾見面,喜悅之情可見一斑。此子於10歲襲名,成為江戶時代最後一位團十郎。作為瀟灑帥氣的小生角色,深受觀眾喜愛。

父親江戶流放,祈禱不動尊救父的第八代

天保改革中,第七代團十郎的奢華生活觸犯了當時的禁令,於是被處以逐出江戶十裡四方的刑罰。在其後8年的時間裡第七代被迫離開江戶在成田山的延命院隱居。第八代向不動尊祈願,希望保佑父親免除流放,最終在1849年(嘉永2年)12月其父的流放之刑終獲赦免。這一孝行聲名遠揚,也使第八代團十郎更加受到觀眾的愛戴。

第七代團十郎

親自進行佈施的“佈施所”

*2016年(平成28年)5月31日之前實施抗震加固施工。

第七代團十郎捐獻出千兩黃金,並捐贈三升額堂。額堂正面懸掛著他親筆題寫的“佈施所”的看板,他曾親自用茶點進行過佈施。

親自捐獻第七代的石像

第七代團十郎認為自己能夠被赦免流放而回歸江戶,是皆因不動尊的保佑。為了報恩,他將自己的形象雕刻成真人大小的石像,並捐贈給成田山。

對不動尊的虔誠信仰

對不動尊的信仰尤為虔誠的第七代,除了額堂、石像之外,還捐贈過各種各樣的物品,以表達對不動尊的感恩之情。

三 從歌舞伎中演繹不動尊信仰

第九代演出的不動尊
梵文裝飾的演出服裝
第七代飾演的弁慶

不動之見得

“見得”是歌舞伎中的一種表演形式。它是指演員的演技達到頂峰的瞬間,面部表情以及動作姿勢瞬間不動,並保持一段時間美觀造型的表演手法。不動尊毫不動搖的內心表現在歌舞伎中就是“見得”這一形式。第二代在自創的歌舞伎“不動”中表演的“不動之見得”,簡直可以稱之為見得中的極致。

第二代市川團十郎出演的“不動”舞臺

第二代在舞臺上演出的不動尊,當時被很多人形容為“不動之見得”。甚至有傳言稱被“不動之見得”瞪到,所有疾病即可不治自愈,可見其名氣之大。由此,對於不動尊的信仰不斷地在江戶各地傳播開來。

延續至今的獨門絕藝

“不動之見得”在歌舞伎界是市川家獨門表演絕藝。人們認為見得的姿勢中蘊藏著不動尊的精神。同樣,市川家代代相傳的“瞪眼”表現的是不動尊懲處邪惡的神靈之德。“瞪眼”這一神韻,正是歷代團十郎對不動尊的虔誠信仰的有力佐證。

弁慶的衣服上裝飾有不動尊的梵文

第九代團十郎將“勸進帳”中弁慶的衣服製作成有梵文裝飾的演出服。服裝上用金線縫製著詮釋不動尊的梵文。

不動尊的化身 —“勸進帳中的弁慶”

江戶時期的歌舞伎舞臺留存至今的僅有一幅畫。畫中不動明王與弁慶合為一體。身著修驗道行者裝束的弁慶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不動尊的形象而深得民眾信仰。歌舞伎舞臺上很多常見的表演藝術,都是從市川家對不動尊的信仰中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