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年度成果報告

標題:

【演講】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年度成果報告

時間:

2020年12月1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內容簡介:

醫藥、分類與身體想像:從《本草綱目》到《肉蒲團》(曹育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多重網絡中的歸化城(1644-1911)(蔡松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主持人:祝平一(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日   期:2020年12月1日(週二)下午3:00~5:00

❈配合防疫,敬請提前20分鐘至本所,入所請配合: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錄表,5.採取梅花座。

系統號:

A-017103

【演講】丁仁傑: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的社會網絡與擴展格局

【演講】丁仁傑: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的社會網絡與擴展格局

標題:

【演講】丁仁傑: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的社會網絡與擴展格局

時間:

2020年12月2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117會議室(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主講人:

丁仁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7228

【演講】林美莉:戰時中國對美國的外債籌借與清償協商,1938-1948

標題:

【演講】林美莉:戰時中國對美國的外債籌借與清償協商,1938-1948

時間:

2020年12月3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林美莉(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 賴建誠(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7192

【演講】黃文儀:中古中國的人口遷移:以南北朝時期女性遷移經驗為例

標題:

【演講】黃文儀:中古中國的人口遷移:以南北朝時期女性遷移經驗為例

時間:

2020年12月3日(週四)14:10-16:00

地點: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H454(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文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王政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系統號:

A-017203

【演講】張寧: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

標題:

【演講】張寧: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

時間:

2020年12月3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張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請務必全程戴口罩聽講,敬請配合!

系統號:

A-017197

【演講】陳以愛:五四前夕東南集團的社會網絡

標題:

【演講】陳以愛:五四前夕東南集團的社會網絡

時間:

2020年12月4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城市史研究群

主講人:

陳以愛(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內容簡介:

評論人: 賴建誠(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7206

【演講】賴思妤:行走江戶——日本江戶時代五嶽真形圖的知識人接受與行旅文化

【演講】賴思妤:行走江戶——日本江戶時代五嶽真形圖的知識人接受與行旅文化

標題:

【演講】賴思妤:行走江戶——日本江戶時代五嶽真形圖的知識人接受與行旅文化

時間:

2020年12月4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211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B研究群「華人宗教研究群」

主講人:

賴思妤(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生)

內容簡介:

▍主持人:謝世維(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B研究群研究員)
?本演講無須報名,歡迎有興趣者親臨現場參加。
?校外人士進入政大請攜帶身份證以備入校時查驗。

系統號:

A-017215

【演講】石昇烜:再論漢代簡牘公文書的形制與性質──正本、副本、草稿與檔案

【演講】石昇烜:再論漢代簡牘公文書的形制與性質──正本、副本、草稿與檔案

標題:

【演講】石昇烜:再論漢代簡牘公文書的形制與性質──正本、副本、草稿與檔案

時間:

2020年12月4日(週五)8:10~10:00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學院204-2教室(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石昇烜(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系統號:

A-017148

【演講】黃冠閔:文化的交錯配置:一個現象學途徑的思考

標題:

【演講】黃冠閔:文化的交錯配置:一個現象學途徑的思考

時間:

2020年12月4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201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主講人:

黃冠閔(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內容簡介:

多樣性、開放、溝通、翻譯構成本文的起點,同時也指向我們在世界中存在的樣態。「交錯配置」(chiasma)含括不同層次的可逆性,在此可逆性中所意味的是世界的開放,如同存有的開放;否定性的意義則是產生差異。此一說法提供一種文化理解與文化溝通的解讀。文化環境的開放性指向意義的開放。文化理解也意味著觸及某種陌生語言的反面──事實上,是陌生語言與熟悉語言的共存,翻譯現象則恰當地解說此一處境。文化差異展示的是基本的文化共存現象,而文化共存彰顯的是更深刻的人類共存的處境。

演講前半部先補充勾勒幾個現象學的基本觀念,接著大致以「陌異者(陌異文化)、他她人(他文化)」為主軸,展示現象學的思考與問題。

*本演講毋須報名,歡迎所有師生參加;惟防疫期間請遵守相關規定(例如配戴口罩、量測體溫、實名制與人數管控等)

**會後將安排informal reception與講者交流,歡迎參加!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and interested friends are welcome to attend. No registration is needed.

系統號:

A-017225

【演講】郭江宋:為藝術品把把脈:老畫病變與修復實例

【演講】郭江宋:為藝術品把把脈:老畫病變與修復實例

標題:

【演講】郭江宋:為藝術品把把脈:老畫病變與修復實例

時間:

2020年12月4日(週五)14:0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102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主講人:

郭江宋(郭江宋繪畫修復工作室油畫修復師)

內容簡介:

我們平常看到的都是已完成的美麗畫作,但是作品的「身體」:繪畫用的油彩顏料、畫布等材質、保護畫面的凡尼斯....可能就沒有那麼瞭解了。就像人類的身體需要保養,作品的身體也會產生病變,許多狀況都可能危及作品的健康,像是材料上的變化、外力、保存條件、甚至無知者的三度傷害等等。修復師就像是藝術品的醫生。藝術品的保存與修復,固然需要專業的技術與經驗,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觀念,才能好好守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本所特地請到具有20多年修復經驗,修復過無數作品,非常資深的郭江宋老師,為大家舉行一場難得的演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什麼是油畫作品的修復。

【備註】
*座位有限,歡迎提早入座。演講活動無需事先報名,敬請踴躍參加!
*疫情期間,請配合各館舍之防疫措施及配戴口罩。

系統號:

A-017226

【演講】高柏園:人文佛教與當前問題

【演講】高柏園:人文佛教與當前問題

標題:

【演講】高柏園:人文佛教與當前問題

時間:

2020年12月5日(週六)9:30-10:30

地點:

台北華嚴蓮社(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44號)

主辦單位:

華嚴專宗學院

主講人:

高柏園(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17095

【演講】廖宜方:《王權的祭典:傳統中國的帝王崇拜》:問題、寫作和評價

標題:

【演講】廖宜方:《王權的祭典:傳統中國的帝王崇拜》:問題、寫作和評價

時間:

2020年12月7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本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廖宜方(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 配合防疫敬請: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錄表,5.採取梅花座。

系統號:

A-017216

【演講】藍弘岳:談談日本思想史

標題:

【演講】藍弘岳:談談日本思想史

時間:

2020年12月7日(週一)10:30-12:00

地點:

臺大博雅教學館312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藍弘岳(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傅揚(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思想史學專題」課程講座

系統號:

A-017165

【演講】劉龍心:空間論述與近代知識轉型

標題:

【演講】劉龍心:空間論述與近代知識轉型

時間:

2020年12月7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三樓討論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劉龍心(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瑋芬(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7194

【演講】陳志豪:產業、祖籍與晚清臺北社會的觀察

標題:

【演講】陳志豪:產業、祖籍與晚清臺北社會的觀察

時間:

2020年12月8日(週二)14:20-16:20

地點:

臺大普通教學館103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志豪(臺師大臺史所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文良(臺大歷史系教授兼主任)

系統號:

A-017224

【演講】李杰玲:疫病から石化話へ——日中生死観とその文学表現の比較

標題:

【演講】李杰玲:疫病から石化話へ——日中生死観とその文学表現の比較

時間:

2020年12月8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ハートピア京都3階大会議室(京都市中京区竹屋町通烏丸東入る清水町375)

主辦單位: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主講人:

李杰玲(海南師範大学国際教育学院副教授/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外来研究員)

內容簡介:

コメンテーター:荒木浩(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教授)
司会:光平有希(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特任助教)

「まだ生についてよく分かっていないのに、どうして死のことが分かろうか」という『論語』の一文があらわしているように、人はいずれ死ぬからこそ、より良く生きようとするのかもしれません。

古来、人間社会では疫病や飢饉、戦争などで若者を含め多くの 命が失われています。そのなかで、日本や中国の石化話という怪奇物語には、女性や子供たちが生きたまま石になってしまうという場面が描かれます。こうした場面は、どのような死生観を表しているのでしょうか。日中での文学表現の相違点も交え考えていきます。


・申込期日
11月18日(水)正午必着
・結果は当落にかかわらず 11月25日頃ハガキにてお知らせいたします。
・メール1 通またはハガキ1 枚につき1 名のみ応募できます。複数名でのお申込は無効となります。

・宛先
≪メールの場合≫
forum@nichibun.ac.jp(*を@に置き換えてください)

≪ハガキの場合≫
〒610-1192 京都市西京区御陵大枝山町3-2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研究協力課「日文研フォーラム」担当宛

系統號:

A-017047

【演講】李永廸:王者之藝:歷史文獻以外的安陽考古

標題:

【演講】李永廸:王者之藝:歷史文獻以外的安陽考古

時間:

2020年12月8日(週二)15:30-17:30

地點:

臺大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李永廸(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中研院史語所在安陽殷墟十五次的發掘是中國考古學的伊始,其對考古學在中國的定位及發展,起了關鍵的作用。簡言之,殷墟的尋找與發現是從古史及歷史的角度出發,而在這樣的視角裡,考古學成為重建古史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歷史學科下的一個分支。

綜觀世界,考古學在不同學術傳統下有不同的學科定位。不同於東亞的傳統,考古學在北美的學術架構中,屬於社會學科中的人類學,從而在方法及理論上與人文學科歷史學下的考古學有較大的差別。由於中國青銅時代考古極大程度仰賴歷史文獻所提供的框架,西方學者曾經提出針砭,中國學者也有相對的回應。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以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為首的討論,似乎又重新強調了中國考古學與歷史文獻的關聯性,以及其在歷史學科中的定位。

殷墟發掘九十年來,實已累積了龐大的考古材料,其中尤其以手工業的鑄銅及制骨作坊為主要發現。單從考古材料言之,殷墟考古所涵蓋的範圍及所觸及的課題,已遠遠超過歷史文獻所能提供的框架,而將殷墟考古框列於歷史學科之下,也限制了我們對殷墟的全面了解。本次演講因此希望通過歷史學以外的研究視角,對殷墟手工業生產材料進行研究與剖析,從而對商王室及殷墟做為都城的面貌與運作方式,提出文獻以外的認識與理解

系統號:

A-017166

【演講】Yupas Watan:北勢風雲:大安溪流域泰雅族對抗清、日之重要戰役

標題:

【演講】Yupas Watan:北勢風雲:大安溪流域泰雅族對抗清、日之重要戰役

時間:

2020年12月8日(週二)15:30-17:20

地點:

臺大普通教學館406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Yupas Watan(尤巴斯.瓦旦,泰雅族文史研究者)

內容簡介:

主持人: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17167

【演講】蓋南希:垃圾車旋律與當代臺灣的永續發展:從蟑螂到貝多芬

【演講】蓋南希:垃圾車旋律與當代臺灣的永續發展:從蟑螂到貝多芬

標題:

【演講】蓋南希:垃圾車旋律與當代臺灣的永續發展:從蟑螂到貝多芬

時間:

2020年12月9日(週三)14:00-15:30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01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蓋南希(Nancy Gu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音樂系教授)

聯絡人:

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內容簡介:

在臺灣,以垃圾為主角串聯起的樂音,迴盪在廢棄物清運現場的聲景之外。臺灣的垃圾車是有音樂聲的。巴達捷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禱》或 貝多芬的《給愛麗絲》預告著清潔隊抵達的時間與地點。鄰居們湧入街頭,將預先分類的廢棄物放入適當的容器中。臺灣的半熱帶氣候加上人口密集的環境,以及為數眾多的老鼠和蟑螂,使得垃圾管理成為日常的當務之急。這次演講以1980年代早期至2010年代中期的臺灣流行音樂(主要是華語流行音樂)為例,證明以永續方式處理家庭垃圾的日常實踐已滲透到廣泛的感知領域。

關於主講人
蓋南希(Nancy Guy),美國籍,匹茲堡大學音樂暨民族音樂學系博士。自1998年起執教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主要研究領域為跨領域的音樂學,如政治音樂學、民族音樂學、社會音樂學等。她有兩部專書著作在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本為 Peking Opera and Politics in Taiwan (臺灣京劇與政治,2005),第二本為The Magic of Beverly Sills(貝弗利·希爾斯的魔力,2015)。她曾於2010年獲得中國音樂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usic Research, ACMR)獎勵中國音樂研究論文的「趙如蘭獎」。本年獲得漢學中心獎助,來台研究主題為「二十世紀中葉的臺灣西方藝術音樂表演與教育:從『臺灣小提琴教母』工作室來看」。

?主持人:楊建章(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線上報名:https://tinyurl.com/y29ky4xk

系統號:

A-017227

【演講】林志宏:土龍山傳奇——滿洲國時期的反抗日本移民及其敘事

標題:

【演講】林志宏:土龍山傳奇——滿洲國時期的反抗日本移民及其敘事

時間:

2020年12月10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城市史研究群

主講人:

林志宏(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 鍾淑敏(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1934年3月10日在依蘭爆發的「土龍山事件」,肇因於不滿殖民當局強徵土地和沒收武器,以致有八虎力屯第五保保長謝文東組織「民眾救國軍」的反滿抗日之舉。這場武裝衝突歷時數月,對各方勢力帶來深遠的影響。它不獨為一場單純的「民眾暴動」而已,更凸顯出日、滿雙方在統治與殖民方針上的矛盾,也預示了日後對中國共產黨對東北政局的衝擊。

筆者嘗試從以下幾點,釐清事件的始末及定位。首先,移民活動得到來自殖民者內部的挑戰;日本關東軍的試驗遭逢挫折,引發不少在滿日人的質疑。最具體之證例乃導致七名日系縣參事官不滿,認為與「民族協和」精神相違,於是公開反對和集體請辭。其次,滿洲國方面也有若干反彈聲浪,終於在1935年4月設立「拓政科」,共同參與開拓殖民活動。後來滿方又積極爭取協調,在東京訂定「滿洲開拓基本要綱」。復次,一場由地方農民的抗日之舉,轉為充滿意識形態的場域。中共打出「統一戰線」口號,吸收謝文東部隊成為「東北抗日聯軍」:滿洲國統治官方便以掃蕩匪賊/中國共產黨做為治理訴求,並加上謝文東投降一事予以大肆宣揚。最後的部分,本文檢視土龍山軼事於境外流傳,探討這樁傳奇故事代表的意涵。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7207

【演講】劉宇光:跨界的民族記憶:夢迴清末格魯派寺院教育網絡

標題:

【演講】劉宇光:跨界的民族記憶:夢迴清末格魯派寺院教育網絡

時間:

2020年12月10日(週四)14:1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南棟270312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主講人:

劉宇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副教授、復旦佛教研究團隊(FDTBS)主任)

聯絡人:

何助教,Tel: 02-29393091#50553

內容簡介:

與談人:王惠雯(華梵大學哲學系/佛教藝術學系專任副教授、圓光佛學院兼任教師)

系統號:

A-017048

【演講】林本原:中華民國政府對日貸款之研究(1961-1972)

標題:

【演講】林本原:中華民國政府對日貸款之研究(1961-1972)

時間:

2020年12月1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本原(國史館助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關係化敵為友,經貿關係日愈密切,對日採購機械設備、零組件增多,也曾向日政府貸借經濟建設款項。本演講探究中華民國政府為何向日貸款?探討此一議題須追溯中華民國為何萌生對日經濟合作構想?日本政府、財經界,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對於貸款有何反應?檢視後續又造成何種影響?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049

【演講】張崑將:東亞戰爭中的武士道與佛教

標題:

【演講】張崑將:東亞戰爭中的武士道與佛教

時間:

2020年12月11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三樓討論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張崑將(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維杰(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7217

【演講】陳逸文:甲骨文字的習刻與戲刻──甲骨文字的刻寫方式

標題:

【演講】陳逸文:甲骨文字的習刻與戲刻──甲骨文字的刻寫方式

時間:

2020年12月12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

主講人:

陳逸文(東吳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公務人員可申請兩小時終身學習時數
▶入館須配合⇨參觀防疫規定,演講全程需配戴口罩
▶本場演講有同步直播,請參見官網:https://tinyurl.com/yywc34me

系統號:

A-017242

【演講】方敏全:文化資產保存──以「鄒族yoifo(巫師)文化」為例

標題:

【演講】方敏全:文化資產保存──以「鄒族yoifo(巫師)文化」為例

時間:

2020年12月14日(週一)13:30-16: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後棟R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方敏全(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

聯絡人:

龔小蓓,Tel: 2652-3455

內容簡介:

鄒族人依賴巫術、卻同時又避談的矛盾心態,導致傳統巫師儀式在日常生活中急速退去,而成為在部落長者記憶裡的殘餘儀式。近年來講者透過訪談接觸部落的資深巫師,了解不同施術的儀式、法器及功能,並成功協助將yoifo(巫師)文化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為其文化傳承邁開第一步。本演講試圖讓大眾了解巫術儀式中重要的不僅僅是流程與效果,更重要的是儀式背後所包含鄒族人代代相傳、對於生命與大自然的價值觀。
主持人:胡台麗(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員)、劉璧榛(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17218

【演講】郭安瑞:嘉慶23年的「八朝珠」:一本「微不足道」的手抄崑弋劇

【演講】郭安瑞:嘉慶23年的「八朝珠」:一本「微不足道」的手抄崑弋劇

標題:

【演講】郭安瑞:嘉慶23年的「八朝珠」:一本「微不足道」的手抄崑弋劇

時間:

2020年12月18日(週五)13:00-15:00

地點:

政治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郭安瑞(Andrea S. Goldman,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7183

【演講】鄭雁馨:超低生育率在台灣:現象、成因與解方?

標題:

【演講】鄭雁馨:超低生育率在台灣:現象、成因與解方?

時間:

2020年12月25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主講人:

鄭雁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內容主要來自近期發表的一連串生育研究。首先將對東亞五社會(台、日、韓、中、港)的生育變遷與低生育率現象做一個背景性的回顧,接著將聚焦台灣生育變遷的軌跡與相關人口現象的特殊性,尤其將討論台灣的總生育率究竟有多低,以及結婚率變動的重要性。接著,對造成持續低迷生育率的肇因進行探討分析,其中將針對儒家社會的婚姻家庭價值在面臨急遽社會變遷時所遭遇的挑戰與困境,佐以相關人口與調查數據做為論述證據,以試圖理解台灣生育率低迷與政策成效不彰的原因。另外,針對已開發國家的低生育困境,晚近歐美學界提出的二階段性別革命理論常成為解釋因素之一。但其對提高家庭性別分工作為反轉低生育率的論述,普遍忽略女性教育程度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檢視。本研究利用2016年台灣婦女婚育就業調查資料進行實證研究,以期能了解女性教育程度在調節家務分工與生育意願兩者關係間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發現對修正此理論論述有其重要性,也具備家庭政策意涵。

講者簡介
講者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取得社會學與人口學雙主修博士,研究領域主要是家庭人口學。除了在美國接受社會學與人口學的基礎紮根教育,也曾先後在德法研究訪問三年,以接觸更多元的人口研究視角。近年的學術興趣主要關注已開發國家低生育率現象、後工業化社會的新興家庭人口議題與社會不平等。過去除了針對台灣的結婚、離婚、生育行為與人口老化有一系列實證研究,也就公眾意見對同性戀者的態度變遷在台灣與跨國比較有所著墨。

注意事項
請來賓遵守下列事項,若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
1.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您可以到中研院社會所臉書粉絲專頁收看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2.因應防疫措施,室內如無法保持 1.5 公尺之社交距離時,請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先自備口罩)
3.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以酒精消毒手部。
4.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jGHtAwQFjtX46YgY6

系統號:

A-017201

【演講】紀志昌:中古佛教「『物』論與物質文化」研究的幾種面向

標題:

【演講】紀志昌:中古佛教「『物』論與物質文化」研究的幾種面向

時間:

2020年12月25日(週五)15:10-17:00

地點:

中興大學中文系會議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紀志昌(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東陽(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與談人:周玟觀(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7111

【演講】林明照:郭象哲學

標題:

【演講】林明照:郭象哲學

時間:

2020年12月29日(週二)9: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107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主講人:

林明照(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無須報名,敬請自由參加。

系統號:

A-017050

【演講】胡台麗: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重建:文獻資料與現實情境的對話

標題:

【演講】胡台麗: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重建:文獻資料與現實情境的對話

時間:

2020年12月3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講者曾攝製民族誌紀錄片「讓靈魂回家」(2012),記述花蓮阿美族太巴塱部落赫赫有名的Kakita’an祖屋中有七根刻繪圖紋的屋柱1958年被颱風吹倒、入藏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後,2003年起在太巴塱年輕人的推動下,經由巫師的媒介,將祖靈而非祖柱迎回部落,並在Kakita’an家族主導下,艱難地重建祖屋的經過。此次演講除介紹部落與民族所博物館的接觸與重建祖屋過程,將耙梳有關太巴塱Kakita’an祖屋和首祭及Ilisin祭儀的歷史文獻與耆老筆記;揭露並討論此重建案例所涉及的政治文化背景與爭議所在,以及文獻資料在當代文化復振活動中的運用。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051

【系列演講】「誰讓青春成為不朽——跟著研究團隊再發現」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誰讓青春成為不朽——跟著研究團隊再發現」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誰讓青春成為不朽——跟著研究團隊再發現」系列講座

時間:

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共6場

地點:

MoNTUE北師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主辦單位:

MoNTUE北師美術館

聯絡人:

Tel: 2732-1104#63492

內容簡介:

12/12 (六)14:00-16:00
發現的旅程:從「客廳」到展場
講者|邱函妮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01/16 (六)14:00-16:00
美術史中的文化認同問題
講者|顏娟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講座報名? https://forms.gle/dzfZTU4EQMcuQKTZ7

系統號:

A-017052

【系列演講】台文創新數位文學季——2020秋季直播演講系列

【系列演講】台文創新數位文學季——2020秋季直播演講系列

標題:

【系列演講】台文創新數位文學季——2020秋季直播演講系列

時間:

2020年10月至12月,共6場

地點:

線上直播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通識教育中心

聯絡人:

Tel: 04-22840671 轉12、轉13

內容簡介:

因應於疫情的變化,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與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共同舉辦全新的『台文創新數位文學季—2020秋季直播演講系列』,除可至現場聆聽精彩的演講外,亦將在「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臉書粉絲專頁」同步線上直播,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這一系列豐盛的文學饗宴!

直播平台:國立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臉書粉絲專頁

(六) 講題:歷史,是動詞:戰慄的勇氣
主講:林剪雲(小說家、台灣歷史小說獎得主)
主持:高嘉勵(台文所副教授)
時間:12/2(三)13:10-15:00 
地點:中興大學人文大樓312-1室

系統號:

A-017053

【系列演講】冷戰研究系列演講

【系列演講】冷戰研究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冷戰研究系列演講

時間:

2020年11至12月,共4場

地點:

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二館106A(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內容簡介:

12/3(二) 13:30-16:30
再探文化冷戰研究:檔案與文學
劉羿宏(中研院歐美所博士後研究員)

12/9(三) 13:30-16:30
1960年代的電視節目:歡樂與規訓的現代情感政治
柯裕棻(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

12/23(三) 13:30-16:30
在地台語片與全球冷戰史:文化史與政治史的對話嘗試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系統號:

A-017054

【系列演講】政治大學道南文學獎作家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政治大學道南文學獎作家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政治大學道南文學獎作家系列講座

時間:

2020年11至12月,共4場

地點:

政治大學研究大樓250203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政治大學寫作中心

內容簡介:

演講時間皆為晚間6:30-8:30

12/1(二)
李屏瑤──關於寫作:從A點到B點的諸多路徑
報名網址:https://bit.ly/3krEZft

12/15(二)
陳栢青──所有抵達的路徑,或祇是經過──開啟寫作的幾種方式
報名網址:https://bit.ly/2ZzSKk4

相關資訊詳見道南文學獎FB粉絲專頁
聯絡方式:(02)29393091#62302 張月芳助教

系統號:

A-017055

【系列講座】歷代高僧書法展

【系列講座】歷代高僧書法展

標題:

【系列講座】歷代高僧書法展

時間:

2020年12月至1月,共4場

地點:

創時講堂(臺北市金山南路二段222號6樓)

主辦單位: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報導者: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內容簡介:

【歷代高僧書法展】系列講座共四場,歡迎參加!
講座免費,採網路實名制報名:https://pse.is/39j3fk

《歷代高僧書法選粹》以唐代、西夏寫經起始,收錄有:改變明朝永樂命運的獨庵道衍的書法。高僧憨山德清一肩承擔了賑濟山東、廣東雷州之飢,破山海明阻止四川屠城。隱元隆琦於日本開創黃檗宗,被視為祖庭,影響日本文化甚鉅。而木陳道忞與玉琳通琇同列順治朝國師,牽動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佛教發展。收錄114位佛門人物的書法和繪畫,彷彿高僧現身說法,如見其面,如聞其聲,即《觀世音普門品》所說:「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2020/12/26 (六) 14:00-15:30
是故應頂禮:高僧對現代人的啟示
講者:何國慶(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創辦人)

2021/1/16 (六) 14:00-15:30
詩家法即禪家法:從文化史的角度看明代佛教
講者:廖肇亨(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中華佛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

2021/1/23 (六) 14:00-15:30
雲棲竹徑方外林,匯聚成蔭化淨土:晚明江南文士與蓮池袾宏
講者:陳玉女(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長兼歷史系教授、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東洋史學博士)

2021/1/30 (六) 14:00-15:30
獨立性易與中日文化交流
講者:徐興慶(中國文化大學校長、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兼任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員、早稻田大學東亞國際關係研究所招聘研究員)

【歷代高僧書法展】
時間:2020/12/22(二)〜2021/2/6(六)
週二至週六 10:00-17:00 ( 國定例假日1/1-1/3休館 )
展出內容包括:唐代寫經、西夏寫經卷;明清國師姚廣孝、木陳道忞、玉琳通琇;晚明高僧雲棲祩宏、雪浪洪恩、憨山德清、藕益智旭、澹居法鎧(紫柏真可。弟子)、雪嶠圓信、密雲圓悟,以及清初四畫僧弘仁漸江、髡殘石谿、八大山人、原濟石濤等。

時間:2021/2/23(二)~3/31(三)
週二至週六 10:00-17:00 ( 國定例假日2/27-3/1休館 )
作品則有寄禪大師、諦閑大師、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弘一法師、太虛大師、倓虛大師、大醒法師,當代印順導師、曉雲法師、聖嚴法師、惟覺老和尚、星雲大師、證嚴上人等。

系統號:

A-017294

【工作坊】「東亞文化意象的動物書寫」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東亞文化意象的動物書寫」工作坊

時間:

2020年12月8日(週二)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近代史研究所「知識史研究群」

內容簡介:

議程連結:https://tinyurl.com/y56df7es

※ 僅限「與會名單」人員與會。未報名或未錄取者,請勿進入會場。

♦ 防疫公告事項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

系統號:

A-017163

【工作坊】「百年王國維」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百年王國維」工作坊

時間:

2020年12月3日(週四)10:00-15:00

地點:

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內容簡介:

第一場:10:00-12:00
主持人:范麗梅
引言人:晚清民初王國維的歷史斷零體驗(曾守仁,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校讀人間:辛亥前後王國維的交游及其手批詞集(佘筠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第二場:13:00-15:00
主持人:蔣秋華
引言人:三種敘述、二重證據與「道生於一」(黃冠雲,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
綜合討論人:陸揚(北京大學歷史系)

系統號:

A-017195

【工作坊】「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

【工作坊】「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

時間:

2020年12月18日(週五)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近代史研究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

內容簡介:

9:00-10:00
主持人:賴毓芝
韓國繪畫史研究資源簡介:以收藏與網路資源為中心(李定恩)
朝鮮圖像文獻知見與研究舉隅(毛文芳)

10:15-11:55
主持人:盧慧紋
Literati, Landowners, and Trippers: A Korean View of Nature Reflected through Chosŏn Landscape and Villa Paintings(Soojin Kim)
與談人:劉宇珍

13:00-14:00
主持人:林侑毅
The Chosŏn as a State and as a N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in Chosŏn History(長谷川正人)

14:00-15:40
主持人:林麗江
The Pictorial Realm of Man: History and Critical Issues of Figure Painting and Portraiture in Chosŏn Dynasty(Yoonjung Seo)
與談人:林素幸

16:00-17:40
主持人:施靜菲
Art of Li(禮): The Ritual and Politics of Chosŏn Court Paintings(Jaebin Yoo)
與談人:余慧君

系統號:

A-017205

【資料庫】The Minutes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工部局會議紀要)

標題:

【資料庫】The Minutes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工部局會議紀要)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內容簡介:

試用連線網址:
https://go.gale.com/ps/aboutThisCollection?userGroupName=twnsc183&inPS=true&mCode=6ACS&prodId=GDSC

試用期限:即日起至2020年12月16日。
備註:限院內IP範圍內使用,免帳號密碼。

資料庫簡介:收錄了上海工部局董事會從1854年7月至1943年12月所有會議的會議紀要,來源為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市檔案館。董事會會議討論過眾多話題,例如環境衛生、交通、電信和郵政、稅收、城市規劃、煤氣供應、路燈、人力車管理、動物保護和員警制度等。

系統號:

A-017161

【資料庫】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

標題:

【資料庫】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內容簡介:

試用連線網址:http://www.airitiaci.com/Home/Index

試用期限: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備註:限院內IP範圍內使用,免帳號密碼。

資料庫簡介:收錄台灣與港澳人文社會學術期刊之書目資料與參考文獻,提供書目計量與分析功能,例如:引用文獻查詢、學門與機構指標、文獻研究趨勢分析等。

若您有任何建議或問題,請洽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流通館員 2652-5284。

系統號:

A-017162

【資料庫】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臺灣原住民藏品地圖檢索」網頁已公開上線

標題:

【資料庫】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臺灣原住民藏品地圖檢索」網頁已公開上線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內容簡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臺灣原住民藏品地圖檢索」網頁,由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於2020年10月協助建置。本地圖應用GIS技術整合博物館館藏內容、各類歷史與當代地圖,以達快速掌握民族所的臺灣原住民藏品空間分布。 您可以地圖空間檢索方式瀏覽館藏資料,亦可透過地圖右上方圖層圖示,點選切換所需地圖套疊檢視。歡迎大家使用,如有使用相關問題與建議,請來信meow3309@gate.sinica.edu.tw告知。

系統號:

A-017202

【展覽】傅斯年讀書筆記特展

【展覽】傅斯年讀書筆記特展

標題:

【展覽】傅斯年讀書筆記特展

時間:

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6月30日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二樓珍藏圖書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展區:本館
傅斯年(1896-1950)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建者,「新史學」的開山人物,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更是一位廣泛參與社會事務的教育家與政治評論者,其一生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

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傅先生逝世十周年,夫人俞大綵教授捐贈傅先生藏書12,000餘冊,含中、日、英、德、法、俄等語文,而以萬餘冊的中文線裝書為大宗。書中不乏先生眉批、校勘、題跋等讀書筆記,朱墨燦然。

本特展主要分二大主題。第一主題係傅斯年私人文物展示,有先生所撰傳略、信稿等,可認識先生性情,並有用印、藏書章、友贈書、筆記、著作、相冊等。第二主題即先生讀書筆記,依原書內容、書寫方式和語文區分:「漢、晉史」、「明、清史」、「集、叢部」、「題記」、「碑帖」、「校書」、「西文書」七單元。從先生筆記可見其治學之用力,觀其心中之好惡。《明史稿》載楊溥因太子迎帝遲,受株連入獄十載,其間「益奮讀不輟」,先生於是行眉批:「吾何得有此讀書機會?」令人為之動容。

特展期間,適逢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暨一百二十五歲冥誕,並其藏書入藏本所一甲子,藉此特展紀念先生為史語所樹立典範,認真讀書、做學問,「又能治事、能組織」。兼以此為傅斯年圖書館建館六十周年致慶。

系統號:

A-017185

【展覽】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展覽】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標題:

【展覽】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時間:

2020年10月17日至2021年1月17日

地點:

MoNTUE北師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主辦單位:

MoNTUE北師美術館

聯絡人:

Tel: 2732-1104#63492

內容簡介:

文明社會的象徵。美術家一旦創作出被高度認可的藝術作品入選大型展覽會,便成為新時代的文化英雄,他們的作品成為臺灣新文化理想的里程碑。許多有志青年背負著家族與社會的期望,前往日本、歐洲留學,紛紛接受新時代的洗禮,帶回珍貴的經驗與創作生命。

他們竭盡心力創作的結晶,超越時代的政治紛爭,成為臺灣的文化記憶寶庫。美術作品不僅是臺灣面對現代轉變期的視覺紀錄,藝術家的視線,更可說積極為此時期的臺灣,從各個面向上率先打開視覺與想像上的邊界。藝術家們一方面接受嚴格的技法訓練,但又時時思索著屬於此時此刻的獨特表達:如何描繪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山岳草木,或者身邊關愛者的樣貌;一點一滴的生活記憶,或者一腳一印的旅人觀照;要如何在畫面中融合不同的文化傳統,或更進一步地放眼未來,思考臺灣百年後的美術,會是怎樣的一番風貌。這些對於現代世界的思索、感受、熱情,一一綻放在這些前輩畫家的作品當中。

由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支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顏娟英教授為首,聯合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相關學者的研究團隊,從藝術家後代、私人藏家及公立博物館等來源,積極調查散落四處的臺灣前輩藝術家作品,透過研究和修復這些早已淡出公眾視線的作品,讓大眾有機會「再發現」臺灣美術。本展共展出47位臺籍及日籍藝術家,74件作品,展覽分為六大子題:破曉的覺醒、生命的凝視、風土的踏查、傳統的變革、歲月的憶念以及旅人之眼,並展出藝術家畫稿、相關文獻資料和紀錄影像。「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名來自黃土水1922年〈出生在臺灣〉,企圖展現百年來這輩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追求「精神不朽」的時代精神。「再發現」不僅指涉曾被認為佚失作品的新出土,同時也意味著對已知作品新史料的「再挖掘、再認識」,期許透過展覽讓我們與過去對望並對話,讓文化的邊界擴展至最大程度的開放性。

系統號:

A-017066

【展覽】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後早期歲月

【展覽】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後早期歲月

標題:

【展覽】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後早期歲月

時間:

2020年10月9日至2021年3月7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104展間(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2)2881-2021

內容簡介:

民國三十七年(1948)冬,國共戰事益趨緊張,故宮博物院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受命擇存京重要文物遷臺。三十八年(1949)二月下旬,兩院藏品分三批運達,暫存臺中糖廠倉庫。翌年(1950)四月,霧峰北溝庫房修築完工,全部文物入庫存貯。此後十五寒暑,故宮與中博合組聯合管理處,逐件點查運臺文物,並於簡陋環境中保存整理,研究出版;復闢建小型陳列室,開放參觀,又選送藏品菁華赴美展覽,播揚文化。五十四年(1965),政府為發展觀光事業,使中外人士得以親炙華夏藝術之璀璨光輝,乃擇定臺北外雙溪建館奠基,將兩院合併,恢復故宮建制,公開陳列展示。

臺中北溝時期係國立故宮博物院發展進程中一重要階段,具承先啟後意義。故宮與中博雖囿於房舍、人員、經費,博物館業務不易開展,工作多侷限於編目守藏,然兩院同仁於藏品管理、保存維護、研究出版、展覽傳播方面之作為,可謂為故宮復院後昂首闊步,不斷拓展新境界的基石。今(2020)年為院藏文物遷存北溝七十週年,本院特以「北溝傳奇」為題,舉辦展覽,呈現故宮發展進程中一段深刻歷史記憶。展覽計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以及「編輯出版」、「展覽傳播」、「臺北復院」六單元,以院史資料室集藏之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遷臺前賢後人提供之舊照史料,藉資呈現故宮文物遷臺初期的歷史經緯,期以加深觀眾對本院之認識與瞭解。

系統號:

A-017067

【展覽】烈日疊影:何昧典藏早期海端鄉影像故事展

【展覽】烈日疊影:何昧典藏早期海端鄉影像故事展

標題:

【展覽】烈日疊影:何昧典藏早期海端鄉影像故事展

時間:

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10月21日

地點: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三樓展廳(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山平2鄰56號)

主辦單位: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

聯絡人:

Tel: 089-931638

內容簡介:

故事要從2017年開始說起,當時有一位何老先生帶著一批其祖父所收藏的日治時期照片來到海端館,館員發現這些照片是相當珍貴的歷史見證,記錄著屬於「里壠支廳」布農族地區的故事,內容有喜有悲,有協商談判與集團移住的凝重,也有校外教學的歡樂與雀躍。

跨越海端與延平,連結臺北與東京,我們一起在大約90年的距離交會。這不只是布農族的故事,也是臺灣人的故事,歡迎你們來聽來看。

系統號:

A-017068

【展覽】卑南遺址發掘四十週年:搶救考古檔案回顧展

【展覽】卑南遺址發掘四十週年:搶救考古檔案回顧展

標題:

【展覽】卑南遺址發掘四十週年:搶救考古檔案回顧展

時間:

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2月28日

地點:

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臺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

聯絡人:

Tel: 089-233466

內容簡介:

「搶救考古」(salvage archaeology)是指工程開發因發現遺址而停工,先進行考古發掘以獲取遺址文化內涵,減少因工程破壞而流失的資料。臺灣地狹人稠、開發密集,因而學者長期疲於奔命到處進行搶救考古,其中卑南遺址可謂臺灣搶救考古的開端。1980年7月1日南迴鐵路盛大開工,臺東車站興建工程卻在前一天的整地與取土作業,意外鏟出石板、骨骸與遺物,因而啟動搶救考古。當年的發掘規模在臺灣考古史上至今仍堪稱空前絕後,除了造就一座國家博物館,更催生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法》。

本展覽鎖定卑南遺址搶救考古初期最兵荒馬亂的1980至1982年。由於臺東在地文化人士的共同努力,加上媒體效益與學術關注,卑南遺址得以在工程執行率、非法盜掘、預算延宕等多重壓力下,啟動臺灣首次的搶救考古。事實上,在卑南遺址事件之前,臺東因特殊的地緣條件,在地早已萌芽對考古與文資保存的公民意識。本展覽透過文獻檔案資料、新聞攝影報導,片段還原當時遺址上流動的身影與捲動的利害關係,回顧卑南遺址帶給臺灣公民社會的一堂課。

系統號:

A-017069

【展覽】不服來戰——臺灣文學論爭特展

【展覽】不服來戰——臺灣文學論爭特展

標題:

【展覽】不服來戰——臺灣文學論爭特展

時間:

2020年8月27日至2021年4月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展將以「戰語言」、「戰身份」、「戰西化」、「戰鄉土」、「戰課綱」等五大核心議題,將百年以來的重要臺灣文學論爭事件化為各式具體場景,並運用時下流行的語音辨識技術,歡迎觀眾透過對話釐清觀點,讓觀眾真實感受「真理越辯越明」或是「有理講不通」的論爭現場,同時傾聽不同的聲音。

系統號:

A-017070

【展覽】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

【展覽】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

時間:

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1月3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二樓長廊(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 2619-1313 分機314

內容簡介:

十三行博物館於8月1日推出「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展示來自多個泰雅支群的特色傳統服飾、飾品,以及現在泰雅織女改良的傳統服飾。本次展覽除了有豐富的展品外,也以數位互動小遊戲的方式解說織布的技法及線材的製作等,除了欣賞美麗的織布之外,也能更深入理解這絢麗的技藝。歡迎觀眾跟著泰雅織女的腳步,走進十三行博物館認識泰雅織藝之美。

系統號:

A-017071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標題: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時間:

2020年8月22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甲骨文字意象最鮮明的,莫過以動物體態構形者。本次展覽主角是刻辭中的動物文字及圖畫,包含豬狗牛羊、象馬鹿虎、龜蛇龍鳳等等;有傳說神獸,有真實物種;有野生動物,有飼養禽畜;或被馴用,或為祭牲,也可能是害物。這些蟲魚鳥獸甚而脫胎作人名、地名、天象的代指,創生出更多語彙。殷人在甲骨上勾畫著生態觀察,更借助自然知識詮釋複雜的人類世界與抽象概念。走進商王動物園,我們將看見三千多年前動物與人群互動的故事。

系統號:

A-017072

【展覽】山水八里——八里人文與自然特展

【展覽】山水八里——八里人文與自然特展

標題:

【展覽】山水八里——八里人文與自然特展

時間:

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17日

地點:

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十三行博物館

內容簡介:

八里位於淡水河口,前臨海洋,後倚觀音山,擁有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本特展從觀音山與淡水河出發,以豐富的文物、圖像及影音介紹八里人自古以來對山水的感知與互動。特展展出本館典藏近百件八里考古遺址出土文物,並介紹近代聞名的打石與牽罟,一次飽覽八里五千年的山水文化。

系統號:

A-017073

【展覽】臺灣歷史上的選舉

【展覽】臺灣歷史上的選舉

標題:

【展覽】臺灣歷史上的選舉

時間:

2020年5月20日開展

地點:

國史館臺北館區1樓東側(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Tel: 02-2316-1064

內容簡介:

以典藏國家史料和歷任總統文物聞名的國史館,繼去(2019)年12月21、22日舉辦「臺灣歷史上的選舉」學術討論會之後,經細心規畫與布置,最近臺北館區1樓東側的展示內容業已完成更新,展題亦名為「臺灣歷史上的選舉」,主要是呈現1935年臺灣歷史上第一場選舉至2008年第二次政黨論替,跨越70年以上,人民爭取參政權的歷程。內容不只在說明臺灣選舉制度的遞變,更在彰顯人民追尋平等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精神。

整個展示共有「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戒嚴時期」和「民主化時期」三大區塊,分別介紹每個歷史階段重要的選舉現象和臺灣政治發展的關係。展示材料有館藏的國家檔案、歷史照片和文物,也有來自國家電影中心的影片和民間蒐藏家的珍藏品;而展覽手法除了一般的解說看板、統計圖表和展示櫃等裝置,運用燈光與色彩的巧思,也包含多媒體語音、數位相框、視聽空間的規劃,還有數種「選舉歷程遊戲」帶領觀眾體驗「競選」與「投票」的各種民主儀式。

本館期望國人同胞得以從展示中體會,對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才是選舉制度改進的動力,也能領略當代國家型塑的歷史路徑。本主題展覽自2020年5月20日起開放,參觀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6時30分,更歡迎團體預約參觀。

系統號:

A-017074

【展覽】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

【展覽】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

標題:

【展覽】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

時間:

2020年1月15日至12月31日

地點: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大廳(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主辦單位:

新竹縣政府、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新竹縣議會

內容簡介:

縣史館年度特展「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於2020年1月15日盛大開展,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本檔展覽透過新竹縣煤礦史的重新梳理,帶領鄉親走入新竹的礦場記憶及礦工的生命故事,一同來了解新竹的煤礦輝煌史。

煤礦是臺灣現代化工業的基礎,新竹縣沿山地區從北到南,從關西、尖石、橫山、竹東、五峰、北埔、峨眉等鄉鎮,再延伸到苗栗的南庄,從日本時期到光復後都曾設有礦場,如龍臺煤礦、新竹煤礦及建豐煤礦等,不只帶給地方工作機會與經濟改善,也留下了集體生活記憶、時代故事及內灣線鐵路,新竹縣身為全臺第二大煤礦大縣,礦業文化更應及時保存與記錄。本檔展覽於策展過程中經由老礦工們的牽線,接觸許多相關礦場從業人員與在地協會,老礦工們更是熱情提供家中封存已久的圖稿、書冊與器具進行展示,如郭仁禮、呂清智、周政男、甘嘉亮、林政宏、溫天火、范振燿及周秋蓉等人,在「新竹礦工人物誌」中可以看到、聽到與讀到這群老礦工們重新回憶著地底生活,同時更感謝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及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商借部分展品,讓本檔展示得以更加精采。

展場規劃是從臺灣煤礦業整體發展,逐步聚焦到新竹地區煤礦分佈與聚落故事,更以一封簡短的求職信,回首臺灣煤礦業走入歷史下的礦工心境,將礦工的真情故事帶入縣史館。本展四大展區分別為「煤與礦業知識」、「礦坑環境與安全」、「新竹地區煤礦」以及「新竹礦工人物誌」,除了透過文字認識臺灣與新竹地區煤礦業,更以實體文物以及手繪漫畫方式,讓民眾走進礦工的生活,展區更由擔任策展顧問的新竹文史工作者,也是曾擔任礦場保安督察員的周政男老師,勞心勞力的建置模擬坑道以還原當時工作環境。

此外為了讓民眾近身感受煤礦車,一走進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出借的礦車,礦車背後那偌大的礦工身影也震撼著我們。談及新竹地區的煤礦聚落,居住在此的老礦工大多為客家人,在策展顧問周政男老師與另一策展顧問影像工作者古少騏老師協助下,本展也以客家母語訪談影片,讓老礦工得以表達自己的生命故事,展版中部分文案更同時以客語並呈,如同縣內文史工作者古少騏老師長期深耕縣內煤礦文化及礦工生命史的保存工作,在礦工用客語形容礦坑的工作與生活中,琢磨採集出「睡炭」、「拖籠空」及「行烏跍」等獨特客語用詞,生動的傳達礦場的環境和工作的狀態,有顏色、動作、有聲音、更有故事。

系統號:

A-017075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標題: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時間:

2019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10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二樓歷史教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黃小姐,Tel: 07-5312560#208

內容簡介:

臺灣近代水泥工業的發展,以淺野水泥為開端,壽山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讓這塊土地與水泥產業有緊密的關係,一直持續到戰後的台灣水泥公司,百年的歲月時光,直到政府停止西部礦區的採礦權,臺灣最早的水泥廠,就此告一段落。

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的停採,是另一個歷史延續的起點。細數後續的發展,2011年在地方團體及政府單位的努力下,成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台灣水泥公司提供土地建設柴山滯洪公園,緩解地方淹水問題;鼓山崎腳遺址的挖掘,重現先人的遺跡;石灰窯及紅磚倉庫的保存,延續水泥產業的記憶。水泥盛世後的蛻變,讓這塊土地以自然及文化的韻味重現,資源開發與環境及文化的關係是否有更多的可能?

系統號:

A-017076

【展覽】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

【展覽】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

標題:

【展覽】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

時間:

2020年4月28日至2021年4月30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馮小姐,Tel: (02)2382-2699轉616

內容簡介:

本展以臺灣第一間西式旅館「臺灣鐵道旅館」為題,分別從「現代設備,奢華裝潢」、「名家珍客與第一事件」、「法式料理及雅俗活動」帶領觀眾認識這座建築。1908年,臺灣鐵道旅館趕在縱貫鐵道開通典禮前完工。她是臺灣第一間和當時唯一一間西式旅館,隔著寬廣的三線道(今忠孝西路)與臺北車站相望。旅館隸屬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在官方支持下可以不計盈虧地維持館務,並舉辦各種營利與非營利活動。之後成立的鐵道餐車和臺南車站二樓的臺南鐵道旅館也由其經營管理。鐵道旅館是日本帝國展示國力的場所,是旅人對臺北的記憶,也是大眾看見新時代事物的媒介。文明現代化下的榮光與陰影,透過旅館向世人展現。

現代設備,奢華裝潢
旅館外觀由松ケ崎萬長設計,馬薩式屋頂是帝國擴張時期的官廳建築特色。旅館整體是歐風、現代且低調奢華風。旅館一樓有大廳、酒吧、撞球場以及可供千人開宴的75坪大食堂。這裡有臺灣第一座載客電梯、附有會客室的特等房、區分男女的公用浴廁。蹲式和坐式沖水馬桶均齊備。

名家珍客與第一事件
旅館常有聲名顯赫的客人,例如主持縱貫鐵道通車典禮的閑院宮載仁親王,國際知名飛行表演者鳥人史密斯,以及有能力搭上環遊世界豪華郵輪的「蒼眼珍客」。1908年板橋林家邀集300多人在此晚宴。1930年調查鴉片事件的國際聯盟委員在旅館二樓與林獻堂及蔣渭水等人會晤。各國大使和臺灣總督亦為旅館常客。重要機關團體的創立也常在此舉辦大會,也曾舉辦1926年蓬萊米發表和1934年日月潭水電廠完工慶賀會。

法式料理及雅俗活動
一樓的三個食堂,是旅館主要的營收來源,從皇族、國際大使到ㄧ般日常聚會均有舉辦,每年約有500場宴席。正餐比照日本國家典禮晚宴,為法式料理、法文菜單。為了雅俗共賞並增加使用率,旅館舉辦定期音樂會、庭院攤位、發放優待券。1911年大水災還作為災民收容所。舉辦室內體育競賽、南極探險展和郁達夫講座等活動時,觀覽者絡繹不絕。

歷史沒有終結
1945年臺北大空襲炸毀了旅館建築,旅館一度搬遷續開,原址後來成了新光摩天大樓等高樓。旅館雖只成追憶,但其各種現代性事跡,將透過歷史持續留存。

系統號:

A-017077

【展覽】「異論現代」特展

【展覽】「異論現代」特展

標題:

【展覽】「異論現代」特展

時間:

2020年4月28日至2021年2月28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58-9790

內容簡介:

異論「現代」:1935年臺灣博覽會
源起西歐的萬國博覽會為結合工業、商業、娛樂與帝國成就於一身,日本利用博覽會「寓教於目」的作用以殖產興業與富國強兵。1935年,臺灣總督府盛大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主題即為現代的、躍進的臺灣。臺灣博覽會中如何呈現「現代」?觀眾又如何經驗這場博覽會?本展藉由觀眾的日記、小說、詩作、遊記、考察報告等,帶領我們重返現場,探索當時的人們如何回應現代體制。

臺灣作為現代化展場
博覽會期間,各地考察團受邀來台參觀基礎建設、農工設施、公共衛生等,臺灣本身成為現代化的展場。福建考察團指出臺灣的農業成就是來自科學、技術與效率。然而,技術理性果真帶來真正的幸福?

看一次,死也甘願?
透過宣傳,當時市井相傳博覽會為必看的人生大事。本展出現的資本家、作家、前清遺老、工人、社會運動者、年輕人、各地考察團等,對臺灣四十年來的現代化結果有何不同經驗與觀點嗎?

我們現代了嗎?
1935年的那一代人,在殖民者帶來的現代化下,意圖追尋政治自治、機會公平、文化認同、工作權利、生存自立等價值之實踐。今日,現代世界的齒輪依然運轉,我們對進步的理解與生命意義的追求又會是什麼呢?

系統號:

A-017078

【展覽】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

【展覽】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

標題:

【展覽】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

時間:

2020年8月18日開幕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7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風格指一段時間內出現且開始流行,具鮮明可識別特徵的藝術形式。以此展覽而言,理應包含作品的裝飾技法、紋樣與顏色。那麼琺瑯彩瓷係屬畫琺瑯工藝下的一類,簡而言之,乃以瓷胎做為基底素材,再使用琺瑯色料於器表彩繪紋樣,經二次燒成的作品。尤其因此項工藝創發於清康熙時期(1662-1722),成品多半以「御製」款為記,在「御」字富含帝王尊稱下,而能呼應皇帝授意製作的背景,進一步凸顯康熙御製琺瑯彩瓷蘊含的帝王審美意趣。展覽擬從作品的樣式風格著眼,透過發佈一批原來收納於紫禁城景陽宮的試繪品,重新觀察康熙御製琺瑯彩瓷從草創至發展成熟的轉變,並以「皇家標記」、「山花野菊」和「宮廷潮色」三個敘事單元,建構康熙皇帝致力於研發畫琺瑯器的經過,甚至發掘隱含其中的小故事。

系統號:

A-017079

【展覽】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

【展覽】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

標題:

【展覽】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

時間:

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3日

地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B01展覽室(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7)555-0331

內容簡介:

隨著時代變遷,每個城市的「地平線」都會不斷地起落變化,高雄亦同。而從古至今,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會對他們生活的世界相當有感,並用他們的畫筆、相機記錄眼前的風景畫面,那些畫面就像唱盤針淺淺地印刻在你的腦海中。當時間恍惚流逝的時候,所有曾經熟悉的景象,都可能逐一被新的建物所瓦解或遮蔽,你我終將活在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中。

跟全球各地美術館一樣,高美館也收藏了與所在地相關的大量時代物證,為自身的地理位置標示了座標,指出了存在價值。而典藏中關於「城市」的各式圖證,包括超過百件與高雄相關的風景繪畫或攝影,都已逐步累積成他館無可取代的地方重要史料庫。

109年9月1日是高雄從「打狗」被正名為「高雄」滿100週年的紀念日,為慶祝這一天,高雄市立美術館特別配合市政府的「高雄100」系列慶祝活動,分別推出《凝視與穿越 : 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系列之《石鼓風景光廊》與《風景典藏體驗展》;透過超過百件的典藏作品與影像,高美館將串構出充滿在地符號的記憶迴廊,並帶你穿越高雄的今昔。

系統號:

A-017080

【展覽】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

【展覽】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

標題:

【展覽】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

時間:

2020年9月28日開展

地點:

線上展覽

主辦單位:

香港大學文學院、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內容簡介:

今年是張愛玲誕辰百年,也是她逝世二十五週年。張愛玲戰爭年代在香港大學文學院度過兩年半的時光,她說過香港記憶與她有著「切身的、劇烈的影響」。我們此番發掘和梳理的資料大多是第一次面世,將這些零散的文字和影像融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 港大的人文教育以及香港之戰帶給張愛玲的衝擊,直接影響到她日後的一舉成名。港戰前的張愛玲是個安靜的、不太引人注目的年輕學生。港戰的爆發是重要的契機,使她萌生要以最個人的方式書寫亂世眾生相的強烈願望,並在一夜之內脫穎而出:「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燼餘錄〉)

「百年愛玲,人文港大」以原始檔案中張愛玲及其師友的資料文獻來全面呈現她的港大生活與因緣。首次面世的文件與圖片包括有張愛玲、許地山等人在內的文學院師生的集體合影,列有張愛玲在大學二年級獲得的獎學金的原始檔案紀錄,張愛玲所住的港大女生宿舍的文字和影像記載,歷史講師諾曼・佛朗士的照片和檔案資料,文學教授許地山的珍貴手稿,好友炎櫻及家人在港大就讀的相關文件等。這個線上展覽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梳理和研究還將繼續,在外界條件允許的時候我們會在馮平山樓舉辦一個更全面的文獻展。將這次挖掘的文獻資料與張愛玲筆下的港大和戰時香港並置對照,我們希望能重構一個重要的歷史場景,還原作家早期生活的一些片段,並為下一階段的張愛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靈感。

系統號:

A-017081

【展覽】「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

【展覽】「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

標題:

【展覽】「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

時間:

2020年8月15日至2021年1月31日

地點:

北投文物館(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主辦單位:

北投文物館、福祿文化基金會

內容簡介:

在藝術社會學理論中:藝術作品與其生成的社會環境有著密切關係,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背景會影響作品表現風格與形式,因此透過藝術作品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環境發展以及時代變化的特徵。藝術是主觀的表現,由筆觸和色彩表達出創作者的情感,畫中的人、事、物呈現了瞬間凝結的時空當下,藉由探索畫中物,讓我們細述過往所發生的故事。

臺灣早期繪畫在日本殖民政策下,1930 年代由日籍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1871-1945)、鄉原古統(1892-1965)等人的推波助瀾之下,仿照日本官辦展覽「帝展」創辦了「臺展」,它培育了臺灣第一代西畫家,臺灣的東洋畫(膠彩畫)也在此時開啟近代化的大門,成為臺灣美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陸續受邀來臺擔任審查的日本藝術家,不約而同的希望臺灣的本土畫家應把蓬萊島南國風情,廣泛地介紹給社會大眾,發揮在地優勢條件俾發展出臺灣獨具「地方色彩」鄉土風格的的藝術形式。藉由近代寫實的精神,一筆一畫創作出許多富有臺灣色彩、趣味的作品,同時也是意味著向陳舊因襲傳統的美術告別,成為臺灣藝術創造地域繪畫色彩的濫觴。

系統號:

A-017096

【展覽】道與藝合──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

【展覽】道與藝合──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

標題:

【展覽】道與藝合──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

時間:

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17日

地點:

世界宗教博物館(新北市永和區中山路一段236號7樓)

主辦單位:

世界宗教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8231-6118

內容簡介:

「道與藝合」代表著宗教信仰、民間文學與藝術的結合。在欣賞、解讀文物所蘊含的美學與文化的同時,亦透過文學經典與民間傳說,建構出與神仙同遊的傳奇世界。文學藝術進入常民生活,平實且深入人心,人們在此與神仙相遇,感受其真情至性、邪不勝正的事蹟,宣揚其道德倫理的教化精神。

世界宗教博物館收藏千餘件道教與民間信仰文物,時值19週年館慶之際,特邀李豐楙教授協助策展與出借其部分收藏,與館內典藏文物,共同推出這場宗教藝術饗宴。展區從熱鬧奇幻的「東、西、南、北遊記」說起,到神魔歷劫的《封神演義》,而後遊歷天地,再回到人間的過關祈福,依序分為八仙慶會、大聖西遊、靈官護法、玄帝修行、封神演義、天界翱翔、地府遊冥、人間祈福等八個子題,展出繪畫、雕塑、織品、印版等不同材質品相,近百件精選文物。

系統號:

A-017100

【展覽】紙上心旅行——旅遊文學特展

【展覽】紙上心旅行——旅遊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紙上心旅行——旅遊文學特展

時間:

2020年9月25日至2021年8月31日

地點:

臺中文學館(臺中市西區樂群街38號)

主辦單位:

臺中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4-2224-0875

內容簡介:

「紙上心旅行——旅遊文學特展」,從臺灣旅遊文學發展脈絡談起,加入世界旅遊文學及新興自媒體書寫討論,再聚焦旅遊文學作品中的臺中印象,凸顯社會、交通、科技發展與旅遊文學發展的緊密關係,讓民眾不用出國也能身歷其境般環遊世界旅行。好奇跟冒險是人類的天性,旅遊文學作家以實地經驗為本,用文字捕捉旅行觸發的想像、自我內心探索、對異國的憧憬,讓觀展者能在閱讀之中體會文學源自於生活的感動。

特展室——以時間軸來介紹旅遊文學,從明清時代的宦遊文學溯往認識臺灣原生風貌,再從日據時代旅遊文選一路介紹到本土近現代旅遊文學經典,導讀世界知名旅遊文學作品,並延伸介紹因應社群媒體出現的網紅部落格書寫。展品包含珍貴老照片、書籍、文選、日據時期旅券展品復刻等,還有旅人小測驗讓觀展者找出和自我風格相對應的展品,提供深入閱讀的機會。本展區於入口處設置臺中第一橋「中山橋」藝術裝置,視覺仿真的立體感如同走在真正的橋上,歡迎民眾拍照打卡留下浪漫寫意的身影。

特展室二則聚焦臺中,以空間軸為策劃概念,從臺中在地作家作品出發,介紹作家對臺中特色景點、旅外臺中作家對家鄉的描寫;從山水風景、建築、人文歷史景點、美食等主題的文選中,民眾彷彿跟作家一同壯遊,了解臺中不同景點呈現的動人風貌。展區同時以大臺中山、海、屯、城區為主軸,詳列不同作家對於該區特色景點的作品節錄,搭配風景美照讓民眾能看見臺中文學風景、地景、人文美學。還有美麗的曙鳳蝶打卡牆、大富翁遊戲臺中版,以臺中知名景點、展區內詩句、圖文等,讓民眾在遊戲中體驗旅遊與文學的樂趣。

系統號:

A-017129

【展覽】「日本のまなざしに映った中国」企画展

【展覽】「日本のまなざしに映った中国」企画展

標題:

【展覽】「日本のまなざしに映った中国」企画展

時間:

2020年10月31日至2021年1月30日

地點:

大阪大学総合学術博物館待兼山修学館(大阪府豊中市待兼山町1-20)

主辦單位:

大阪大学総合学術博物館、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內容簡介:

近代以降の日本人旅行者や研究者による中国各地の記録と表象(絵葉書・写真等)をテーマにした展覧会を開催します。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所蔵資料および本学言語文化研究科と総合学術博物館教員の撮影した資料を活用し、戦前・戦後における中国各地の社会的変化、日本人の中国認識の変容、とりわけその間の両者の連続と断絶を検証し、戦前から現在へと至る記録・表象の変遷をたどります。

1)大陸へのまなざしー拡大する帝国とその表象-
・地図・鳥瞰図・パンフレットにみる中国の空間表象
・明治・大正期の日本人が記録した中国

2)戦前中国へのまなざしー絵葉書が伝えた風俗と戦場-
・昭和前期の渡航者のまなざし(実像と虚像の交錯)
・従軍画家の描いた日中戦争(顕現と隠蔽の戦場)

3)現代中国へのまなざしー内と外からみる風景ー
・革命後の新中国(贖罪と憧憬の旅)/改革開放後の変貌(郷愁と脅威の喧伝)
・中国が見せたかった中国/大阪外国語大学卒業生が撮る中国
・中国の内部へ/演劇資料

4)阪大からのまなざし-深尾研究室による黄土高原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と中国語研究室が受け継いできたもの-
・天と人(冠婚葬祭など)/地と人(高原地帯に暮らす人と自然)・人と人(ヤオトン、食事などの生活)

系統號:

A-017184

【展覽】生誕100年 激動の時代を生きた二人の女優――原節子と山口淑子

【展覽】生誕100年 激動の時代を生きた二人の女優――原節子と山口淑子

標題:

【展覽】生誕100年 激動の時代を生きた二人の女優――原節子と山口淑子

時間:

2020年9月11日至12月13日

地點:

鎌倉市川喜多映画記念館(神奈川県鎌倉市雪ノ下2丁目2番12号)

主辦單位:

鎌倉市川喜多映画記念館

內容簡介:

2020年は、伝説的な存在として人々の記憶に留まり続ける二人の女優─原節子(1920年6月17日~2015年9月5日)と山口淑子(1920年2月12日~2014年9月7日)─の生誕100年にあたります。

デビューから間もない1936年に日独合作映画のヒロインに抜擢され、一躍スターとなった原節子は、戦時中は国策映画、戦後は一転して民主主義映画のシンボルとして、国民的な人気を誇りました。そして、小津安二郎をはじめ巨匠たちと組んで大女優としての地位を確立したのち、若くして表舞台を去り、スクリーンにその輝きを残したまま、鎌倉の地で静かに余生を送りました。

一方の山口淑子は、満州事変から日中戦争へと続く植民地支配下の中国に生まれ育ち、1938年に日本の国策映画会社・満映から《李香蘭》の名でデビュー、歌手として女優として、東アジアの大スターの座に君臨しました。終戦後、日中両国の間に挟まれ命からがら日本に戻った彼女は、国際派女優として、その後は司会者や政治家として、常に世界を見据えた視点で幅広い活躍を続けました。

その生き方も、女優としてのイメージも大きく異なる二人ですが、本展では、同じ年に生まれ、ともに激動の時代を生き抜いた二人の女優の姿を、貴重な資料を通して振り返ります。

系統號:

A-017082

【展覽】アジアの海――オランダ商館ヘリテージネットワークと時代の産物

【展覽】アジアの海――オランダ商館ヘリテージネットワークと時代の産物

標題:

【展覽】アジアの海――オランダ商館ヘリテージネットワークと時代の産物

時間:

2020年10月24日至2021年1月24日

地點:

平戸オランダ商館(長崎県平戸市大久保町2477)

主辦單位:

平戸オランダ商館

內容簡介:

企画展「アジアの海 ~オランダ商館ヘリテージネットワークと時代の産物~」を開催致します!
大航海時代、オランダ東インド会社はアジアへ進出し、アジア各地に貿易の拠点となるオランダ商館を設置しました。各地のオランダ商館は海路によって結ばれました。海上交易によって人やモノが行き来し、経済的なつながりが強まり、様々な文化が発展することとなったのです。
日本においても、海を通じて、食文化、西洋医学、デザインなど様々な文化がもたらされました。その影響は、現代の人々の暮らしにも深く根付いています。
各地のオランダ商館は、現在、重要な歴史遺産として保存・活用が進められています。数百年の時を越えて、それらのオランダ商館を現代に再び結び直し、歴史遺産の研究促進や、人的・文化的・経済的交流を目的に、「オランダ商館ヘリテージネットワーク」を結成しました。現在、7 ヵ国13 地域が加盟しています。
本展では、オランダ商館によって繋がれたアジアの海のネットワークを紹介します。大航海時代、オランダが構築した海上物流のネットワークが、日本を含むアジア広域の歴史や文化にもたらした影響の大きさを感じて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17083

【展覽】Hong Kong Redux - Art Exhibition: Hong Kong Impressions

【展覽】Hong Kong Redux - Art Exhibition: Hong Kong Impressions

標題:

【展覽】Hong Kong Redux - Art Exhibition: Hong Kong Impressions

時間:

Through December 31, 2020

地點:

The Merlin Lu Reading Ro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Francis and Rose Yuen Campus in Hong Kong

主辦單位: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Chicago Yuen Campus in Hong Kong, Art Museu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內容簡介:

Jointly-presen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Francis and Rose Yuen Campus in Hong Kong and the Art Museu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is exhibition "Hong Kong Impressions" features over 100 paintings and photographs of old Hong Kong from the 1940s to 1970s.

The exhibition features stunning views of the Victoria Harbor, bygone typhoon shelters, sketches and snapshots of everyday life and scenic spots off the beaten track by Lui Shou-kwan, Wucius Wong and a dozen other artists. These works serve as a reminder to the audience of how much the Hong Kong metropolis evolved in the 20th century. Many works are exhibited for the first time.

系統號:

A-01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