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桥

中国上海市境内过河通道
收藏
0有用+1
0
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中国上海市境内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 [1],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2]
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沿用至今 [1]
外白渡桥南起于南苏州路,北止于北苏州路,整桥长104.24米 [3],桥面为三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 [3]
快速导航
全景图
中文名
外白渡桥
外文名
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
投用时间
1856年10月
所属地区
中国上海市
类    型
桁架桥
长    度
106.7 m
宽    度
18.4 m
车道规模
三车道
设计速度
40 km/h
起止位置
中山东一路南苏州路、北苏州路大名路
途经线路
中山东一路、大名路
管理机构
上海市路政局

建设历程

播报
编辑
威尔斯桥
清咸丰六年(1856年)10月,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邀凝威尔斯桥”,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行人需交“过桥税”后方能过桥 [1]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租界工部局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7月28日,公园桥竣工 [3]酷故。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园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辨体盛钢桥代替。同年,外白渡桥开工 [1]腊煮精葛。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纹狼雄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投入使用 [1]壳欠糠。
民国36年(1947年),上海市政府当局对桥梁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检修,以防止桥体进一步下沉 [4]
1964年,外白渡桥再次进行大修,拆除了原先有轨电车路轨,重新铺设了钢筋混凝土桥面 [1]
1991年8月,市政部门对外白渡桥钢桥的桁架结构和支撑平台进行修缮 [3]誉才骗。
2008年3月,外白渡桥正式封闭交通,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 [1]
2009年3月,外白渡桥以原貌回到原地 [1]。3月31日,外白渡桥进行首次灯光测试工作 [5]
2017年4月25日,外白渡桥桥面上一辆土方车发生单车事故。外白渡桥一根钢桁架被撞变形,两段护栏被撞断 [6]。6月5日,外白渡桥修复工作开启。桥梁东侧人行道和一条机动车道被封闭,桥上仅保留两条机动车道和西侧人行道,满足两个方向的通行要求 [7]。6月24日,外白渡桥修缮完毕,桥面人行道恢复双向正常通行 [8]
2020年12月19日起,外捉悼悼白渡桥可变车道启用 [9]

桥梁位置

播报
编辑
外白渡桥位于中国上海市境内,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外白渡桥连接了黄浦区和虹口区,南起于中山东一路与南苏州路路口,北止于虹口区大名路与北苏州路路口 [1]

建筑设计

播报
编辑

建筑结构

外白渡桥是一座简支钢桁架桥,同时也是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有两孔。外白渡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珩架,下部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桥支撑着上部下承式简支铆接钢桁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 [1]
外白渡桥

设计参数

截至2020年1月,外白渡桥整桥长104.24米 [3],两孔跨经组合各52.178米 [3],桁架最高处9.144米 [10],梁底标高5.75米 [1],宽18.4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桥身总重约900吨,载重为20吨 [2] [11]。整座桥设11个节点,每节长4.744米 [10]

设备设施

播报
编辑
  • 灯光照明
2009年3月31日,外白渡桥“城市之光”灯光系统开始全面试灯。“城市之光”灯光系统采用全彩LED灯具,灯具内部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芯片,通过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调节三种颜色的不同比例,不仅呈现出多种色彩,还降低了能耗。灯光分为平时和节日两种模式,平时模式主色调为暖黄色。在节假日或一些重要活动中,灯光会变成多种色调,以配合营造气氛,并与浦东的夜景灯光遥相呼应 [5]

运营情况

播报
编辑

票制票价

1907年起,外白渡桥代替公园桥并作为市政道路的一部分,免费通行 [3]
外白渡桥全景

通行事项

  • 交通管制
国庆、元旦等节法定节假日期间外白渡桥实行交通管制,管制期间机动车辆禁止通行 [12-13]
  • 可变车道
2020年12月19日起,外白渡桥启用可变车道。早高峰时段(06:00至12:00),外白渡桥中间车道变为北向南通行,其余时段中间车道为南向北通行 [9]

交通流量

1889年6月14日至16日,从上午8点到晚上8点,公园桥上共通过35311名行人(其中华人33666名、洋人1645名)、1633辆马车、20958辆黄包车、22辆货车、2759辆小车,38匹马与27乘轿子 [3]
1926年5月17、18两日上午7点到下午7点,外白渡桥上平均每天通过行人50823人次、人力车14600辆、汽车4999辆、公共汽车172辆、有轨电车922辆 [3]

建设成果

播报
编辑

技术难题

  • 基础重建
外白渡桥基础重建,虽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但因工程采用钢壳沉井与贝诺特灌注桩相结合的方法,新建桥梁下部结构在盾构通过后仅发生了3 毫米的隆起。贝诺特灌注桩工法虽存在工程成本高、施工难点多等缺点,但过全回转钻机具有清障和成孔的双重功能,且有垂直精度高、振动小、工期短等特点,因而适用于类似外白渡桥下部结构重建的工程。对外白渡桥基础重建中出现的桩底隆起、钢筋笼下沉、套管与桩身同时拔出等问题,采用加大套管下沉深度、套管内压水、保留孔底30-50厘米土体、钢筋笼底加钢板和焊接吊块、地表固定等措施解决 [14]
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1937-1949)
  • 保护修缮
外白渡桥保护修缮施工工艺复杂繁多, 包括水上作业、航运、吊装、钢结构、铆接、围堰、钢壳沉井和清障等。能否合理安排各个工艺之间的施工顺序与流程,做到环环相扣,互不影响,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外白渡桥修缮工期紧张,仅为13个月,上部和下部结构各施工工艺必须多点进行;同时,施工场区狭小,必须合理布置,才能确保各关键节点工期如期实现。外白渡桥作为文物建筑和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工程牵涉面又相当广,对外协调与组织能力都要求较高 [10]。施工方采用钢桁架“船移法”,将整座桥运送至上海船厂进行大修。2009年3月,外白渡桥以原貌回到原地 [1]

荣誉表彰

2018年1月27日,外白渡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15]

文化特色

播报
编辑
  • 城市符号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1世纪初,已经被符号化了的外白渡桥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马路天使》,五六十年代有《团结起来到明天》、《聂耳》,改革开放后则有《阮玲玉》、《上海伦巴》、《苏州河》、《大城小事》、《海上传奇》、《东风雨》等众多影视作品。而外白渡桥通过21世纪《小时代》、《巨齿鲨》等作品的强化,从诸多上海建筑中凸现出来,成为表征上海的一个符号。2010年前后的《上海申请世博会宣传片》以及2018年的《上海进博会宣传片》,也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一符号 [16]
  • 票价差异
1856年10月至1867年3月,中国人每人每次过威尔斯桥收2文铜钱,外国人过桥每次15文铜钱,工部局的外籍雇员和身着警服的巡捕免费通行。1867年4月1日起,工部局每年支付1971两,获得外国人免费过桥的权利 [3]
1876年至1907年,行人过公园桥时不收任何费用 [1] [3]
  • 桥梁命名
上海话中称坐船过河为”摆渡",外白渡桥正处在当年苏州河溯流而上的第一一个渡口附近,当地人习惯把这个渡口叫做"外摆渡或"头摆渡" [3]
由于公园桥过桥一律不收费,上海方言里以“白”字表示不用付钱的意思,“白”字又与“摆”字的发音近似,久而久之,“摆渡”变成了“白渡”,外白渡桥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3]
  • 纪念邮折
2009年,外滩邮政支局发行““百年外白渡桥修缮恢复通车——暨亮灯仪式纪念”纪念邮折,外白渡桥与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陆家嘴地区一起出现在了邮折封面 [17]
  • 《桥与城》
2011年10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见证》系列栏目播出纪录片《桥与城》——上海篇第一集:摇到外婆桥,讲述了外白渡桥的前世今生 [18]
  • 航拍中国
2017年3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台播出了航拍中国第一季第六集,其中介绍了外白渡桥的历史与桥名由来 [19]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年逾百岁的外白渡桥默默承载着城市的荣辱,其交通功能已退居其次,它乐当观景台,每天让中外游客架起相机,对着彼岸新楼拍照留念。在许多海外游子心中,外白渡桥的身影却已化成一缕抹不去的乡愁 [1](看看新闻网 评)
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毗邻黄浦江,是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许多市民心中的外婆桥 [20](人民网 评)
外白渡桥的美感不在造型,而在它的历史凝重性。它既是上海发展历史的见证,又是国际大都市的新上海外滩旅游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城市道路、历史和景观三位一体的功能和重要地位 [10](《上海外白渡桥保护修缮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流程》 评